徐毅
【摘 要】高職教育的管理體系是高職教育的根本,適當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改善管理手段,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持續健康的發展。本文敘述高職院校的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和環境創新,三個方面探究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
高職院校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員工的重要輸送源頭,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和做越來越密切,高職院校的發展,帶動企業人才素質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高教育體系過于傳統陳舊,我們需要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院校的方法。
1 創新理念
1.1 開放辦學
高職教育為國家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為社會輸送中堅力量,高職教育也是我國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高職教育必須創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等來培育出更多的社會型綜合素質人才。高職的教育問題關系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高職的教育需要依賴經濟的幫助,所以應該走開放的辦學路線,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參與高職教育的全過程,給學生創造一個優秀的教育環境。堅持開放教學的辦學理念,根據學校專業性的特點,建立與各行各業間密切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最合適工作平臺,發揮出學生本身最大能力。注重學生教育質量問題,建立學校與社會各個階層的聯系,堅持開放的辦學理念,實現理念的創新
1.2 人本管理
現在中國傳統式就是以教師為尊,也可以說以教師為本,教師所教一定是對的,不可以忤逆、懷疑。美國經濟學家與20是世紀60年代創立了人力資本理論,開創了關于人類生產能力的嶄新思路。該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資本,就是對生產者進行教育、職業培訓等支出及其在教育是的機會成本等的總和,表現為蘊含在人身上的各種存量的總和,該理論的核心就是將讓人作為一種資本加以利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經濟增長主要的投資方式是人力資本,人力的投資回報收益遠高于其他方面的投資,決定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現實的高職教育中,就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理解學生為消費者、教師為服務者,將教育的環境開放化,將命令式管理改為服務式管理,充分地研究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打在新的教學環境,開發學生的潛能。
1.3 內涵發展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迅速,中國的教育也應該順應時勢,跟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是現在中國的高職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職的教育如果依然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失去教育價值。高職教育應該注重人才質量的培養,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人才培養是教育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內涵的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以服務為教育的宗旨,以就業問題為核心,完善教育體系,豐富教育內容,培育出符合職業教育的特色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重視教育內涵建設,比如,學校的宣傳、學會的教育、老師的師資力量以及各種能增加學校好處的東西,以上都是推動學校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的方法。
2 方法創新
2.1 教育內容現代化
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總數逐年增加,而且我國整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面臨許多重大而艱巨的任務,高職教育必須培養處一大批能夠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高職教育就應該改變其教學內容,使其內容實現現代化。高職教育應轉變傳統人才的培養觀念,主動適應社會的需求,加強與行業的結合,深化改革,增強培養面向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強調人才培養的現代化,所以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更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在為高職教育構建課程內容時,重視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推動我國高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2.2 校企互動教學
采取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實施彈性學制職業前和職業后相結合,這也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途徑。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的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高職院校應該和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帶動企業參與高職的日常教育,讓企業和學校一起合作育人才能有效地和勞動市場結合,培育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建設能夠進行實踐的教育基地,實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培訓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可以解決企業內場地不足的問題和學校設備不足的問題,聘請在生產一線的有豐富實踐能力的教師來教育高職學院的學生,促進校企雙方的互聘,企業的專業人士走進學校給學生授課,同時學校教師還能培養企業員工的職業素質。
2.3 彈性化管理
在高職教育中實施彈性化管理,并不是弱化剛性管理,彈性化管理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其和剛性化管理相結合,能夠有效地避免和緩解教學管理中的矛盾,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的可持續發展。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中,服務學生是中心思想,學生就是彈性管理的核心,具體的彈性管理教學工作都是圍繞然這一最活躍的因素進行的,把學生的作用擺在最突出的位置,正確服務學生,授予相適應的知識與能力,徹底改變傳統教育的模式,改變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在實施彈性管理過程中著重關注學生的素質,要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機制,要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設施支撐。與此同時,應該建立與普通高中、成人教育等的銜接機制和貫通機制,形成學校之間的香花聯系、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局面。
3 環境創新
3.1 完善外在動力
高職教育在制定管理方面忽略了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現在高等職業教育完全是按照行政組織核心設計的,造成輕視教學實踐的監督和內外整體性的協調問題。高職教育的投資越來越趨于多元化,但是政府依然是高職教育的主要投資來源,在高職教育的各個階段應該爭取政府的資金支持,才能讓國家實現對改制教育的統一管理。建立以省級政府為主導力量的高職教育管理,讓省級政府參與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確定省級政府的審批權和專業設置權限,還增加省級政府的各項自主權,國家政府只需要給出政策性和方向性的指導,而不做出具體的硬性規定,讓職業院校根據自身的條件來判斷,最后確認實施計劃,讓高職教育得到充分的發展。
3.2 優化內部環境
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內部機制幾乎不存在區別,都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責任制。一般學校較小,只是實施校、系兩個級別的管理模式,但是有一些較大的職業院校需要設立校、院、系三個級別的管理制度。在機構設置中,高職院校多數采取直線—職能制;內部管理正逐步從過程管理向目標管理過渡、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過渡;在管理模式方面,實行規范崗位,明確職責,全員聘任,嚴格考核等方式。
3.3 全面的質量管理
就是以教育學生的質量為核心,以全員參加為基礎,規范高職人才教育的全部過程,目的就是讓高職教育到達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要搞好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增強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高職教育過程中,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建立質量監控和評價機構,為高職院校各方面做出公正的評價,并且將結果公布于眾。
4 結語
我們應該重視高等職業學生的教育工作,職業院校是為社會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專業性人才,要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需要創新教學和管理理念,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改善高職教育的內外布環境,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育芳.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體系的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5):31-34.
[2]鄒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婦女:理論版,2014(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