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祥琦 范映潭 全江 毛婭麗 宋濤
[摘要]注水是油田保持地層能量、維持高效經濟開發最有效的手段,隨著注水井工況分析系統的深度應用,其已由初期單一的數據采集統計平臺,轉變為提高注水精細管理的有效工具。在油田深入應用數字化管理的模式下,注水管理可達到精細化、數字化、扁平化,是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更好地為油田注水精細化管理提供服務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注水;數字化;精細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31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8-0050-02
1研究背景
自2013年注水工況系統上線以來,筆者所在單位應用平臺數據指導現場管理考核,截至2016年底,注水井平均上線率為97.65%,較往年提升顯著;同時,隨著注水精細化管理系統初步應用、提升應用、穩定應用3個階段的發展,其配注合格率、利用率在穩步提升(見圖1)。
圖1說明:通過注水精細化管理系統,已能夠較真實地反映作業區,已建數字化注水井的各項注水信息,作業區已逐步將工作重點真正落實到,加強注水井現場維護管理中。
傳統數字化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未形成全流程鏈數字化監控:站點一井區一作業區一廠全流程鏈監控缺失,源-供-注之間未形成有效的雙向監控。
(2)前期數字化建設標準不統一,部分來水流量計、干線流量計未安裝或安裝后未布線調試,造成數據采集缺失。
(3)無法自動生成各類報表:注水站運行日報、井區注水井運行日報、作業區注水井運行日報無法自動生成,靠人為逐級發送,管理、分析時效性差。
(4)傳統數字化管理只注重壓力、流量數據采集,對區塊管理、欠注井不能進行智能管理與分析。
2信息化管理與精細化管理深度融合
針對數字化注水管理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兩項優化、四項舉措、六項拓展以及兩項梳理,提升注水基礎管理水平,助力精細注水高效運行,切實提升保障能力,夯實油田穩產根基。
2.1兩項優化,不斷提升運維水平
(1)優化應用考核。在月度“對標”考核管理中,進一步強化數字化應用考核,切實提高數字化應用效果,避免單純追求高上線率,月度考核更加全面、合理。
(2)優化培訓體系。有計劃、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對站點員工,開展面對面“訂單式”的數字化培訓;同時,強化數字化技術培訓,培養數字化自主開發維護能力。
2.2四項舉措,完善注水全流程鏈數字化監控
(1)開展偏遠、無大電純注水井井場數字化建設。由于純注水井場無供電系統,無法進行數字化改造,利用太陽能供電+ZigBee數據傳輸的方式,提高注水井數字化建設覆蓋率。
(2)完善站點數據采集,調研各注水站來水流量及干線流量數據采集情況。
(3)站點反沖洗監控。為提高注水站反沖洗監控力度,通過實時監控反沖洗壓縮機壓力和查看歷史曲線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掌握站點反沖洗工作開展情況。
(4)干線磁電式流量計更換葉輪式流量計?,F有流量計大多采用“磁-電”流量計,準確性較差。選用干線葉輪式流量計,穩定性好,瞬時流量幾乎不受震動干擾,計量誤差小,可有效提升計量精度。
2.3六項拓展,豐富水井工況系統應用功能
注水井工況系統也按照數據深化應用、節點分析等需求,進一步提升系統的實用性及適用性。
(1)每日工況完善。在按廠-站歸屬關系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增加工藝流程統計分析、油藏區塊統計分析、井區統計,并生成相應的注水日報,方便其他部門應用分析。
(2)注水井日常管理。增加注水井日常的洗井、驗封、水表標定、水表更換等信息維護項。
(3)注水管網監控管理。注水管網在線繪制,可以使用戶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輕松直觀地繪制管網示意圖;注水管網監控,能夠通過示意圖的形式,體現整個注水管網的運行情況,打破之前局限于注水井監控的局面。
(4)注水井數據補錄。針對未上線井和未建設數字化井,可在每日工況中進行一定的補充完善,為全廠整體注水情況的監控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5)欠注井管理。對欠注水井進行欠水量、欠注比率、欠注原因的匯總統計,查看欠注明細。
(6)補水監控。對于欠注井,制訂相應的補水計劃,錄入“補水配注量”“補水總量”等數據,系統每天自動跟蹤分析補水情況,直至補水結束。
2.4兩項梳理,明晰生產技術流程
(1)梳理各注水站點、所屬干線、所屬注水井歸屬關系,及注水量計算方式,對比站點注水量-干線注水量-工況系統注水量之間的差異,計算實時計劃注水量完成進度、超欠注率。
(2)梳理各級報表填報流程、邏輯關系,整理相關數據項,建立數據庫、自主編寫各類運行腳本。
3注水精細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3.1“四升一降”,主要指標顯著提升
目前,注水井上線率、注水量應用率、開關井準確率、配注量準確率等主要指標,較之前均有明顯提升,水井月度故障數較之前降低60%,維護效果顯著提升。
3.2并駕齊驅,雙層數字化全程鏈監控體系日益完善
在技術管理方面,形成站點-井區-作業區-廠四級-體化,做到“數據全面監控、工況實時分析、指標統計評價、故障及時預警”;在生產管理方面,以系統壓力為核心,實時監控“源-供-注”各環節運行中的問題。
3.3遠程控制,前端用工數量減少
通過數字化深度應用,全廠55%的井場實現了無人值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緩解了用工緊張,降低了安全風險。
3.4自動生成,報表效率大幅提升
注水井工況系統定時將已建數字化水井壓力、流量等數據,自動同步至井區注水井生產日報,各類日報生成所需時間比傳統方式減少112,數據精確度更高;根據入庫數據,進一步自動生成各類注水曲線。
4結語
在現代化采油廠注水管理中,單純的數字化或精細化管理,已難以解決傳統粗放式管理,造成的運行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管控能力差等弊端。因此,將數字化管理與精細化管理進行有機融合,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經之路,需要多部門業務、多專業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的有機結合,各部門參與越多,協作越緊密,融合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