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要]近20多年,投資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然而過度投資形成的過多供給導致產能過剩,造成大部分行業產品供大于求。產能過剩問題的出現由來已久,我國政府之前主要通過拉動投資、消費、出口,應對產能過剩,著眼點在擴大內需,但實踐證明,這種方式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由于企業追求短期利益、地方政府調控不力加劇了供需結構性失衡。本文通過轉變傳統過剩產能的治理觀念,研究如何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進行機制體制的改革,實現化解產能過剩的常態化對策。
[關鍵詞]產能過剩;市場化;常態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54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8-0088-02
1研究背景
近20多年,投資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然而過度投資形成的過多供給導致產能過剩,造成大部分行業產品供大于求。其中,鋼鐵、房地產、煤炭和合金等傳統行業表現較為突出。據統計,在2015年末,我國粗鋼生產量達8億噸,但粗鋼所能達到的產能已超過11.3億噸,而粗鋼產能的利用率僅為71%,產能供大于求;但企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有33家企業的粗鋼產量已達到500萬噸以上,企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多,在中國,已有570多家企業具有冶煉能力;而產業集中度呈下降趨勢,國內排名前10的企業的粗鋼生產量從2010年至2015年在行業所占比率下降14個百分點;惡性競爭不斷加劇,鋼材的市場平均價格急劇跌落至成本以下,大部分企業的經營現狀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國有絕大部分優勢企業違法違規建設、達不到質量要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市場。產能過剩不僅出現在鋼鐵、冶金、房地產等傳統行業,在新興的風能、光伏產業中,年均利用率僅僅過半,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因此,化解企業過剩產能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實踐證明,我國依靠拉動投資、消費、出口應對產能過剩的問題,已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徹底改變傳統過剩產能的治理觀念,將過剩產能的治理資源配置集中到利用市場化手段實施中,通過促進消費者理性消費,提高產業機構調整,以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進行機制體制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化解過剩產能的常態化,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市場化手段化解產能過剩的措施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加大消費者參與市場產品的監督力度,利用市場化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另一個方面,推動企業深層次改革,將產能過剩企業壓縮重組,實現化解產能過剩。
2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利用市場化手段主動淘汰過剩產能
目前,中國消費者理念相對于國外較為落后,理性消費觀念未能普及,絕大部分消費者存在盲從、盲目的消費理念,導致消費不合理,物價上漲,庫存產品堆積,產能過剩。例如,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痛點是房地產庫存過多,導致產能過剩。從2002年以來,中國房價居高不下,一線城市一度出現天價樓盤,而房價暴漲的原因在于居民消費觀念存在不合理性,如房價暴漲與房屋中介有密切關系。房價驟然上漲,居民認為是炒房團體設下的陷阱,隨即房價一漲再漲,居民購房心理加劇,因此紛紛購買房產,造成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房產需求加劇,帶動房價一直攀高,導致天價樓盤,居民購買力下降,房產庫存大量堆積,使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降,需求不足,從而導致許多與房地產相關的部門產能嚴重過剩。由此可見,消費者不合理的消費觀念與形成房地產市場非健康發展的態勢有直接關系。因此,對于大眾消費理念存在的誤區,我國應發揮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電視、網絡、廣告和電臺等各種有效媒介,向消費者宣傳理性消費觀,介紹正確的消費知識,傳播正確的消費方式,引導消費者逐步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采取合理的消費方式,從而促進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提高消費者參與市場監督的力度,輔助政府調節市場機制,以市場化手段淘汰落后產能。中國目前的市場體制還不完善,對產品的監督管理僅依靠政府力量,在政府監管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我國應增強消費者參與市場監督的力度。例如,2008年三鹿企業的“三聚氰胺”事件,對社會、企業及消費者造成了惡劣影響,原因不僅是政府監管市場的失靈,企業違背社會道德,更是消費者消費法制觀念薄弱,參與市場產品監督的意識較弱,最終導致惡性事件發生。因此,我國一方面要提高消費者在外部監督方面的話語權,使他們能夠對產品安全、質量信息系統發揮作用;另一方面為了使消費者能夠了解更多的維權途徑以及維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形成自我保護及市場監管意識,社會、企業應面向消費者積極宣傳科學、正確的維權知識和法律常識。
3推動企業深層次改革,以市場化手段淘汰落后產能
3.1推進企業深層次改革,淘汰過剩產能
企業要落實深層次改革,必須淘汰一批過剩產能,促進企業結構調整,使產品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產品和技術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增強企業節能減排的意識,逐步從價值鏈低端生產轉向價值鏈中高端生產的轉變,通過產品集中化,提高產業集中度,加速把一些集中優勢做強做大,完成企業深層次改革,達到淘汰過剩產能的目標。
3.2推進產能過剩行業整合重組,壓縮部分產能
我國要推進產能過剩行業進行整合重組,通過兼并一批產能過剩的行業,壓縮行業中部分過剩產能,優化行業布局,根據資源優勢,提高產業集中度,將行業資源集中到一批優勢企業,重組產業中的組織結構,加快資源配置,提高優勢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優勢企業。此外,我國還要化解過剩產能,控制產量,優化存量,從根本上轉變企業經濟發展模式。
4結語
只有徹底改變對傳統過剩產能的治理觀念,將過剩產能的治理資源配置集中到利用市場化手段實施中,通過促進消費者理性消費,促進產業機構調整。政府要以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進行機制體制的改革,才能實現化解過剩產能的常態化,才能從根本上化解我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經濟才有可能再繼續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