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兵 陳恒如
[摘要]:美國白蛾,又名秋幕毛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性檢疫害蟲,其不僅適應性強、繁殖量噠,且對我國森林與環境資源均會造成極大影響。對此,本文將結合揚州地區的美國白蛾發生實況,闡述其發生特點,進而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盡可能降低美國白鵝對我國環境與森林資源的破壞。
[關鍵詞]:美國白蛾;揚州地區;發生與防治
美國白蛾是近幾年才于我國沿海地區園林發現的一種新害蟲,其不僅食性雜,加之有著驚人的繁殖量,故而對農作物、農田、經濟林、園林樹木等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就美國白蛾疫情于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最嚴重的受害區域當屬蘇北地區以及蘇中的部分地區,其中揚州市的病蟲害疫情尤為險種。對此,本文將結合揚州市的美國白蛾疫情,就其發生特點以及防治措施做出如下總結。
1、揚州地區美國白蛾的發生情況
夏季的揚州不僅高溫酷熱、且極少有降雨,而這樣的氣候條件尤其適合美國白蛾的生長,故而夏季也是揚州地區美國白蛾疫情的高發時間段。最早發現美國白蛾的是揚州北部的一個小城市寶應。起初,美國白蛾僅在該城鎮的個別鄉鎮中零星出現,但隨著害蟲的不斷繁殖與擴散。如今,該害蟲已然擴散到了揚州市內的所有鄉村。且截至目前,該疫情也未出現停止擴散的跡象,就當前的發展態勢來看,美國白蛾正逐步向南推進,可以預見的是,美國白蛾遲早會擴過長江,從而遍及南方各地區。
2、美國白蛾生物學特征及危害特點
2.1生物學特征
2.1.1卵。美國白蛾習慣將蟲卵產于樹葉的背面,而一次產卵便將產出成百上千顆蟲卵,這些蟲卵呈不規則的狀態分布在樹葉的葉背面,上面覆蓋少許的白色鱗片,時日一久,這些蟲卵會逐漸轉化為淡綠或淡黃,最后幾乎所有蟲卵都將演變為銀灰色,而當蟲卵變成銀灰色后,其表明將分布無數有規則的凹陷刻文。
2.1.2幼蟲。美國白蛾的幼蟲大多呈黃綠色或灰黑色,其頭部為黑色且有光色,通體的黑色毛瘤,瘤上生長著白色長毛,此時,幼蟲的體長可達到30毫米。
2.1.3蛹。成蛹后的幼蟲體長將達到8-15毫米,蟲蛹整體呈暗紅色且大小不一[1]。其中,稍顯肥大的蟲蛹通常為雌蛹,而體積偏瘦的蟲蛹則通常為雄蛹。處于蛹期的幼蟲,其體毛會滲出蛹殼外,呈網狀式分布。
2.1.4成蟲。美國白蛾的成蟲為通體白色的中型蛾,全身長滿鱗片,這些鱗片極細且密,對成蟲的身體有極強的保護作用。而成年后的蛾,雌雄已有一定的差別,如雄蟲通常體長為9-12毫米,其前翅有許多淺黑色的半點,至于退步以及基節則呈橘黃色。而雌蟲體積通常大于雄蟲,其長約13-18毫米,展翅時的寬度能可達到33-49毫米,前后翅部分均無淺黑色斑點。
2.2危害特點
美國白蛾是一種屬于國際性建議的害蟲。此前,我國產鞥對主要危險林業的有害生物進行了排名,而美國白蛾便高居第二位,因此足可見其強大的破壞力。
2.2.1食性雜 由于美國白蛾具有食性雜的特點,故而包括林木、果樹、花卉、蔬菜以及眾多農作物在內的300種以上的植物均是其捕食的目標,在疫情嚴重時,該害蟲甚至可在極短時間內便將大片林木樹葉吃光,足可見其強大的破壞力。
2.2.2繁殖量噠。異同成年的雌蛾,單次便可產出800-2000粒蟲卵,其年平均繁殖數更是達到了3000萬以上[2]。除此之外,美國白蛾的幼蟲亦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即便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并破壞周邊環境。
2.2.3適生區域廣。就我國的氣候條件而言,幾乎全國均是美國白蛾的適生區。且在此過程中,隨著貨物的運輸以及各類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得美國白蛾幾乎每時每刻均在進行著遠距離傳播。
2.2.4破壞景觀。由于美國白蛾對森林與環境資源有著極強的皮懷里,故而極易對經濟、生態與人文景觀造成影響。當爆發尤為嚴重時,這些老熟幼蟲因進入農戶或居民家中,不僅嚴重擾民,甚至可能由此引發嚴重的公共事件。
3、揚州地區美國白蛾防治對策
3.1強化預警強化預警
針對揚州地區的美國白蛾防止,首要之務便是強化當地的預警機制,唯有切實提升揚州地區的預測預報水平,方可保證良好的治理成效。要想科學防控美國白蛾,科學的測報將使其關鍵。對此,基于揚州地區的環境特性,針對美國白蛾的預報可綜合采取期距法、燈誘標記回收法、物候法等多種方法,并在疫情嚴重地區設置誘捕器,以及時掌控疫情的發展狀況,進而提前做出相應的預測措施。
3.2重視普查重視普查
美國白蛾的高發期通常出現在燈光明亮的區域,故而針對城市街道,相關部門應成立調查點,將街道或公路道路作為調查重點,并積極展開對貨物集散地、木材加工廠等地的重點排查。尤其是針對美國白蛾喜食的樹種,更應進行逐株的調查,一旦發生疫情便需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3.3加強森林植物檢疫
上文中我們提到,美國白鵝的遠距離傳播與人的活動息息相關[3]。且鑒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各地區的貿易往來亦是愈加平凡,這無疑也是為美國白蛾的傳播提供了絕佳的途徑。對此,為切實起到防治美國白蛾的擴散與蔓延,加強檢疫便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相關部門應務必嚴格執行調運檢疫的報檢、復檢等工作,尤其是針對木材的檢疫,以務必對物品的縫隙處予以重點查驗,若發現可疑情況便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具體的處理方法可以是噴灑濃度為95%敵百蟲噴劑或80%濃度的敵敵畏800倍液。
3.4生物防治及藥劑防治
為盡可能降低因治理美國白蛾而對周邊環境造成損害,關于美國白蛾的防治工作,揚州地區亦可引進美國白蛾的天敵,即周氏嚙小蜂。并將周氏嚙小蜂的數量始終控制在美國白蛾的3倍左右,如此便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當然,在此過程中,亦可選擇藥劑防治的方式,但需盡量選擇于生態環境無害的植物性殺蟲劑,如滅幼收稿日期脲類等。
[參考文獻]:
[1]徐峰.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美國白蛾發生特點與防治對策[J].北京農業,2016(4):102.
[2]劉陽.美國白蛾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學與財富,2017(11):140.
[3]宋明輝,王菲, 郭家忠,等.舞毒蛾黑瘤姬蜂等美國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敵昆蟲研究進展[J]. 江蘇林業科技,2016, 43,11(5):4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