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
【摘要】:以某市城市主干道為例,分析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所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以及在噪聲預測和大氣預測時所采用的技術方法。
【關鍵詞】:城市主干道;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
城市主干道的環境影響評價主要關注點是施工期的設備噪聲、揚塵、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等影響,運營期的車輛交通噪聲和汽車尾氣等影響。城市主干道的噪聲和大氣的評價等級至少是二級,均需要模式預測,這是評價的重點也是難點。下面就以某市城市主干道為例,分析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所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以及在噪聲預測和大氣預測時所采用的技術方法。
1、工程概況
某市城市主干道,道路設計全長2134.755m,紅線寬78m,設計速度60km/h,雙向八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包含道路工程、給水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交叉工程、綠化工程等。
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主要關注占地規模及類型,施工臨時占地問題及施工場地的布置,特別需要關注高填或深挖路段、取土場和棄土場布置的合理性以及選址選線的合理性。
2、工程污染分析
施工期的污染應重點分析施工粉塵、施工噪聲、施工廢水、施工固體廢物和對生態的破壞。
運營期的污染應重點分析道路交通噪聲、汽車尾氣。
3、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3.1生態影響及保護措施
土石方工程量較大的路段施工應盡量避開雨季。雨季施工時要隨時保持施工現場排水設施的暢通,填筑路堤時應隨挖隨運、隨填隨壓,以保證路堤的質量。在路基開挖段應備有一定數量的成品防護物,如草席等在施工期間突然降雨時進行覆蓋,防止土壤侵蝕。對場地表層有肥力的耕作層土壤進行保護,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場地綠化和植被恢復,避免重新取土。施工場地、施工便道周邊設置臨時排水,明確標識場內交通道路的邊界,規范施工車輛的行駛,嚴禁任意開辟道路,減少對地面的擾動。項目竣工后,應及時清理施工現場,清理施工占地,清除臨時工程廢棄物,恢復原有地貌。
3.2聲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1)施工期
單臺施工機械,晝間在距施工場地50m以外可達到《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的標準,夜間施工在距離施工機械350m處可以滿足夜間55dB(A)的標準;多臺施工設備同時運行時,晝間機械設備在施工場界周圍100m范圍外的噪聲值才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的標準,夜間200m還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夜間55dB(A)的標準要求。應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采用低噪聲機械,施工機械設備應事先對其進行常規工作狀態下的噪聲測量,超過國家標準的機械應禁止其入場施工。移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應加裝減振機座,同時加強各類施工設備的維護保養,保持其良好的運行狀態,最大限度減小噪聲源強。
(2)運營期
采用由石家莊環安科技有限公司的NOISESYSTEM3.0環境噪聲預測評價模擬軟件系統對項目噪聲進行預測和評價。
根據預測結果可知:在只考慮距離衰減和地面衰減的情況下,項目在運營中期在道路車行道邊界線3.5m可滿足4a類標準;在車行道邊界線49.5m外的區域內可達到2類標準。因此,擬建道路在未采取噪聲防治措施情況下,在車行道邊界線42.5m以內范圍不宜新建學校、醫院、敬老院等敏感建筑物。
在道路運營中期,各敏感點晝間和夜間噪聲值均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限值。
3.3水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1)施工期
項目施工廢水主要為機械和車輛清洗廢水、道路養護廢水。機械和車輛清洗廢水經隔油和沉淀處理后,廢水回用,對周邊地表水環境影響甚微。
項目施工期間將產生一定的生活污水,污水中特征污染物為COD、氨氮。項目不設施工營地,施工人員就近租住當地民房,生活污水依托現有設施進行處理。
(2)運營期
項目營運期本身無廢水產生,其廢水主要為承接的雨水。道路雨水在雨水管網中輸送時,水中的懸浮物、泥沙等經過稀釋、沉降或降解,水中污染物濃度將大大降低。因此,基本不會對雨水的受納水體造成不利影響。
3.4大氣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1)施工期
針對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氣,通過修筑場界圍墻或簡易圍屏;在開挖干燥土面時適當噴水,使作業面保持一定的濕度;渣土要及時清運;施工現場堆放砂石等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周圍設置封閉的圍檔,并用密目網或其它遮擋材料進行覆蓋等措施。
(2)運營期
本評價采用《環境影響評價導則—大氣環境》(HT2.2-2008)推薦的ADMS模式預測工程營運遠期汽車尾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預測典型小時、典型日和長期氣象條件下,道路污染物對區域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
根據預測結果可知,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道路中心線附近,所有預測點位的污染物濃度均滿足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相應二級標準限值。
工程營運期該地區的CO、NO2最大濃度增量較小,對沿線大氣環境質量影響不大。且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實施計劃等政策的實施和汽車工業的發展,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量將不斷減小。
3.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1)施工期
施工過程產生表土剝離棄方,運至項目臨時堆土場堆放,工程結束后用于路基邊坡恢復植被等;永久棄方交由渣土辦公室統一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2)運營期
運營期定期進行清掃,清掃到的垃圾分類后回收利用或到指定地點填埋處置。
(3)風險事故防范措施
加強道路沿線的交通管理,設置必要的限速、路形標記,不定時進行交通安全檢查。嚴格執行危險品運輸的有關規定,加強區域運輸危險品車輛的管理和監控。對從事危險品運輸的車輛及人員,應嚴格執行《公路危險貨物運輸規范》和《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從上路檢查、途中運輸、停車,直到事故處理等各個環節,要加強管理,堅決禁止和杜絕“三證”不全的危險品運輸車輛上路行駛,以預防危險品運輸事故的發生和控制突發事故事態的擴大。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主干道在施工期和運營期產生的環境影響,通過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后對周邊的環境影響是可控的。因此,國家環境保護部于2017年6月29日頒布了新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指出城市主干道項目可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原應編制報告書),本文所提到的編制重點仍適用于以后城市主干道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環境保護部,HJ2.4-2009《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2009-12-23.3.
[2]國家環境保護部,HJ2.2-2008《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