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姣姣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必修內容,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對學生自身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都有影響。思品課教學的效果對學生能否擁有良好思想有重要作用。“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適合在思品課教學中運用。以初中思品課教學為例分析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呈現。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初中思品課;課堂教學;呈現
初中時期是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形成的轉折時期,這一時期學生思想比較活躍,也比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同時形成后不容易改變,因此教師進行思品課內容的教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具有實效性。那么以生活為依托來進行是比較好的教學模式,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感受會更直接并且更有教育意義。
一、關注生活,以生活素材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提升
思品課教師如果只關注對理論內容的闡述,并請學生記住相關理論,學生能記住,能背誦,但其實效性卻大打折扣。學生每天要經歷生活,并且愿意對生活中的事物去評判,如果在思品課中將生活中的現狀呈現出來,那么學生能針對生活中的事情自由地發表言論,同時能將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進行“敬人者,人恒敬之”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需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取得該素材來促進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讓學生也能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素材,然后分析理解,理解尊重他人的意義所在。例如,教師選擇學生生活中能看到的事件在課堂中進行呈現。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自己錄制的校園送水工在校園中一天送水的情況。將送水工的狀態與送水班級人員的狀態都進行了呈現,請學生進行分析,為什么送水工進入每個班級中的狀態不一樣呢?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開始進行分析,學生說:“每次送水工叔叔來到咱們班級的就是笑呵呵,每次我們都會和他打招呼,并對他說謝謝。他也會高興地和我們交談,但我聽隔壁班的同學卻說送水工叔叔不好,每次來送水也不會笑,送了就走,我詢問他們班級同學對叔叔說過謝謝嗎?他說沒有啊,這就是他的工作,為什么要謝謝。我就知道了因為他們對叔叔不尊重,所以叔叔也不愿意和他們交流。所以我覺得要想他人對自己態度好,首先自己要學會尊重別人。”這名學生說完其他學生也紛紛附議,筆者又請學生自己在生活中找一些這樣的例子說一說,并請學生去分析自己更喜歡哪種狀態,學生舉出了許多生活中看到的例子,筆者還發現許多學生低下頭不發表言論,筆者詢問其原因,這名學生說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有好多人不喜歡和他做朋友,原來是自己不會尊重別人,通過多生活的關注,學生能感覺到怎么樣才能讓自己和他人都感覺到舒服,而學生在感受后不僅可以理解教材內容,還能朝著好的方向去做。
二、注重生活,以生活情境影響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
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只依靠教師引導是不夠的,還需學生實踐去感受,但是一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去生活中實踐不容易做到,而還需以實踐來進行教育,那么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注重生活,以這樣的環境去影響學生。例如,教學“生活中的承諾”這一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一個生活中學生常會許諾卻做不到而引發一系列事情的小劇本請幾個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為學生創設他們生活中的情境去體驗,許多初中生會隨口去進行承諾,但并不能實現,這在生活中常見,學生卻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因此這樣的情境創設與學生的生活更貼近,還可請學生進行模擬表演親自感受,這樣教材內容就不會與生活脫節,讓學生感受教材就是生活,從而明白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事。這樣更能加強教學與生活的實效性。
三、接近生活,以生活活動引導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發展
在課堂上學到了思品課的內容后,如果在生活中不去做慢慢就會遺忘,其教育意義就無法被體現出來,因此思品課還要接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更深的感受,從而有更直接的體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讓學生了解這么做的意義之后,筆者進行了“我是小大人”的評選活動,筆者平時可以看到,學生已經是初中生了,但是好多小學生就可以做的事情,初中生還是不去做,全部依賴于爸爸媽媽,例如,背書包這種最簡單的事情。于是筆者講解完這一內容后,給學生發了兩個記錄本,一個是家中的,一個是學校的,每次自己在學校或者家中做了什么事情就記錄在上面,寫上日期、時間、所做事件,一段時間后進行總結評選出“小大人”,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慢慢地筆者發現學生自己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并且他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有的學生高興地告訴筆者,他沒想到自己能做這么多事情,找到了自己作為“初中生”的價值,筆者也同時發現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置身于生活中,學生才能發表他們真實的想法和見解,才能使他們學有所獲、學有所用。
參考文獻:
[1]朱旺.初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石毛妹.“學生美的生活的引導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品課教師形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