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對于電力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對發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現階段我國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力開發新能源發電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傳統能源發電技術相比,新能源發電不僅具有資源儲備量大的優勢,同時對于環境污染程度小,對于緩解我國現有的能源短缺問題,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社會的更好實現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技術;發展;研究
引言
新能源發電是一種無污染無公害的發電方式,對于保護中國的不可再生能源以及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導致新能源發電在中國的發展受到阻礙,不利于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1、新能源太陽能發電技術及應用的優勢
1.1維護成本低
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維護成本相對于其他發電技術低,新能源發電技術是通過光伏電池來工作,光伏電池通過太陽電池方陣、蓄電池組、控制器等多個組成部分,使得光伏電池的功能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新能源發電技術所需的設備和器材都比較簡易,在維護成本方面基本上可以做到最低,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設備相較于其他的發電技術簡單。比如我國現今最普遍的火力發電技術,火力發電技術所涉及的設施設備繁多且復雜,日常的維護成本高昂。新形勢下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在維護成本上做到了一個新的突破。
1.2節能環保
新能源發電技術具有一個最為突出的優點———節能環保。節能環保是新能源發電技術遠優于其他發電技術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新形勢下的新能源發電技術所需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光,太陽光作為一種典型的可再生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能量,同時太陽光作為光伏發電技術的主要資源,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具有環保的作用。比如我國現今的火力發電技術,很難達到節能環保的要求,火力發電技術屬于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火力發電技術中煤的大量應用,對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火力發電技術不是長久之計。新形勢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在節能環保上做了很好地詮釋。
2、新能源發電的發展前景
我國是世界上人均能源消耗比較低的國家,雖然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耗水平很低,1997年商品能源人均消費量1150kgce,僅為世界平均值的55%,是OECD國家的六分之一。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起飛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能源需求也將有較大的增長。根據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進行的長期能源需求預測,到2050年,我國一次能源需求將達3440Mtce~4150Mtce,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將由1990年的76.2%下降到2050年的51.9%,以太陽能、風能等為主要構成的新能源和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上升到5.5%,新能源發電將占國產能源供應能力的12.8%。我國能源需求總量的增長和能源結構的改善為新能源發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3、主流新能源發電技術
3.1海洋能發電
顧名思義,我們可以知道,海洋能發電就是通過利用江河湖海中儲藏的大量能量來發電進而發電。海洋能源是一種豐富的能源,是可以循環利用的能源,海洋能發電污染環境能力較低,且海洋存儲能源較大,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目前可以用來發電的只有潮汐發電和海浪發電這兩種發電方式。其中潮汐發電方面,是利用壓力器機能發動發電機器來發電。這種方式依靠性強,方便國家電網發電管理,但是這種方式耗費能源較多,耗費資金較大,通常這種發電方式不多。而海浪發電是將海中起伏浪花轉換成可以形成壓強的能量,利用機器發電進而發電,其中這種方式廣泛用于一些沿海的城市。
3.2光伏發電
光伏發電,是另一種光能發電手段,通過光電轉換來實現光能的利用。用太陽能照射特制的半導體板,板內會有電流流出。將電流匯總,整流,升壓,最終并入電網。光伏發電系統分為離網型和并網型兩種形式。離網型光伏發電系統如圖1所示。離網型的太陽能電池方陣直接發出直流電流,適用于給直流負荷發電;如果用電負荷需要交流電,方陣的電流也可以經過逆變器變為交流電來滿足需要。并網型光伏發電系統的結構有圖2和圖3兩種模式。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配備了儲能裝置,以便于電網調度。
3.2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陽能發電清潔被譽為是理想的能源。只需要將足夠的空間與合理的裝置運用在太陽能應用中即可,可以把太陽能發電作為提升節能減排的一項。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條件不容樂觀。近年來,下游需求不高和聯網限電也給太陽能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太陽能發電減少,減少投資者的回報。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主要是利用了太陽能電池板、控制器以及蓄電池等元件共同構成了光伏發電系統,我國的太陽能電板相對而言在市場上發展比較好,我們可以加強這方面技術的突破,保障高效、提高競爭力,保證能源的供應,降低污染問題。
3.3地熱能發電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寶庫,有著各種各樣的能源,當然也包括熱能,它是一種可循環利用的能源,且儲量非常豐富,利用氣流可以進行發電進而發電,通過機器使一些液體受熱氣化發動發電機進而發電。我國的地熱能源非常豐富,在我國這種新能源發電方式也使用的較廣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隨著社會用電需求的不斷增加,如何更加有效地開發新能源電力技術成為了當前社會重點研究的問題。由于可利用進行發電的新能源種類較多,不同發電技術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必須準確把握未來新能源發電技術的發展方向,從而把握住相應的發電技術要點,以確保我國未來新能源發電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質量保證,最終為社會的更好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譚輝,孔祥福,曾凡濤等.新能源發電技術研究綜述[D].山東大學,2014,25(23):173.
[2]牛微,李珊珊.我國新能源發電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34-36.
[3]陳天恩,劉瑞豐,葉澤等.基于期權理論的新能源與火電發電權置換交易模型設計[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