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平 陳婉婷 樊愛國 劉永浚 梁潮鋒
[摘要]在“雙創”浪潮下,大學生創業基地成為現階段扶植大學創業人才創業的重要機構,但大學生孵化基地中普遍存在多雛主體運作不協調的問題。目前,大學生孵化基地急需一個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本文以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為例,采用個案研究法歸納和分析研究院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入三螺旋理論,構建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最后針對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如何提高協同創新效率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三螺旋理論;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協同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51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8-0240-03
0引言
在“雙創”浪潮下,大學生創業基地成為現階段扶植大學創業人才創業的重要機構,但大學生孵化基地中普遍存在多維主體運作不協調的問題,使大學生創業基地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劉金福,2017)。
近年來,政府、企業和高校等主體正日益形成一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和風險共擔的創新網絡(李宇和張雁鳴,2012),引入三螺旋理論下的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能有效解決目前大學生創業基地存在的問題。本文以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為例,采用個案研究法歸納和分析研究院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入三螺旋理論,構建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的“大學一產業一政府”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最后針對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如何提高協同創新效率提出了優化建議。
1理論基礎
1.1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理論(Trlple Helix Theory)是一種大學一產業一政府的三螺旋非線性網狀創新模型,該模型突破傳統大學一產業線性結構(高運勝、聶清和賀光輝,2013)。三螺旋源于對DNA結構的科學猜想,后有學者開始運用三螺旋去研究復雜的轉型過程(孫耀吾、趙雅和曾科,2009)。在國外研究中,Henry首次采用三螺旋概念,嘗試構建知識經濟時代中“大學-產業-政府”的關系模型。Leydesdorff和Meyer(2003)深化三螺旋概念,首次成功構建出研究國家創新系統中政府、大學和產業之間的三螺旋理論模型。在國內研究中,三螺旋理論與實踐也逐漸引起學者重視。周春彥(2006)提出,運用三螺旋理論體系研究可持續發展問題。王成軍等(2008)提出,政府、大學與政府選定的優先發展的產業三重螺旋不斷交互上升,將成為一些區域的高端產業發展或產業升級的基本模式和特征。柳岸(2011)提出,政府主導型的大學一產業一政府合作模式是最適合目前形勢的創新模式。高鎮光(2015)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三螺旋協同創新中的高等教育角色演變。
從根本上說,三螺旋理論提出了一種非線性螺旋形的創新模式。大學、產業、政府在創新過程中通過組織的結構性安排、制度性設計實現三方密切合作(張秀萍、盧小君和黃曉穎,2016)。
1.2三螺旋理論下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
創業組織之間的經常合作產生更廣的創業組織網絡(王國紅等,2007)。由于性質的特殊性,政府、企業和高校等主體正日益形成一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和風險共擔的創新網絡(李寧和張雁鳴,2012)。所以“大學一產業一政府”的三螺旋模式逐漸成為區域創新系統的核心(張秀萍、盧小君和黃曉穎,2016)。
高運勝、聶清和賀光輝(2013)提出,產業、大學、政府被看作是三條相互纏繞的螺旋線,并構建出一個三邊覆蓋的協同發展模式。張秀萍、盧小君和黃曉穎(2016)提出,構建三螺旋理論下創業組織協同發展模式,該模式下產業、大學、政府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緊密合作,相互影響。三螺旋結構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內部交流和變化、兩兩之間的影響和三方功能重疊形成的混合組織(涂俊和吳貴生,2006)。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方在保持自己獨立身份的同時,通過相互作用調整自身功能和結構,使總體呈現出三螺旋交互上升的狀態,最終形成一個相互支持、個體獨立、跨界發展的三螺旋協同發展結構。
2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現狀及問題
2.1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現狀
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為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與廣州大學共建,并聯合有關企業共同參與的,旨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孵化活動的公益性組織。研究院系非獨立法人單位,屬廣州大學內設機構。
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高校學生提供一個優質的創業平臺,幫助學生實現創業夢想。研究院掛牌在廣州大學,創業課程與日常工作也在廣州大學內開展,創業導師由30名廣州大學教授和30名校外企業導師組成,創業課程分為“創新創業總裁高級培訓班”以及“創新創業高級精英培訓班”。除此之外,研究院還積極組織開展創業研究課題,對創業課程的內容進行深化與升華。截至2017年5月,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已成功幫助60個創業項目走進市場,多個科技成果正在進行價值轉化。研究院領導團隊也在不斷為孵化基地鏈接各種資源,包括技術人才資源、科技人才資源與風投資源等。
2.2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發展存在的問題
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在運作上存在3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院內部主體權利、責任與義務定位不準確;二是多維主體參與研究院運作中不協同;三是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尚未完善。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現階段處于發展階段,多維主體之間缺乏一個高效科學的協同運作系統。
2.2.1研究院內部主體權利、責任與義務定位不準確
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的構成主體有廣州大學、番禺區政府以及與創業研究院合作的企業。研究院內部存在主體權利、責任與義務定位不準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創業研究院的運作主要依靠廣州大學的教師團隊進行,招生、授課、團隊管理和宣傳策劃幾乎一手包辦,而企業主要派出高管或創始人進行經驗分享;其次,合作企業雖然也參與到了創新創業工作中,然而權利、責任與義務也不清晰,這使得合作企業和研究院內部工作人員都處于被動狀態。主體權利、責任與義務定位不準確嚴重影響到資源最優配置和創業項目的孵化質量。
2.2.2多維主體參與研究院運作中不協同
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的目標是實現政府、高校與企業共同協作的運作模式,在實際工作中,卻表現多維主體參與研究院運作中不協同。在政府方面,盡管番禺區政府已在積極宣傳創業研究院的成果,但政府對創業研究院的工作上只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而在項目開發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還沒有提供實際的幫助。在企業方面,現階段與創業研究院合作的企業大多都是屬于高新技術行業,缺乏其他領域的企業,然而在創業研究院下屬的創業基地孵化的項目種類僅限于高新技術領域,其他領域的資源獲取能力相對較弱。其次,企業與研究院合作的形式主要是企業派出高管或創始人分享創業故事和傳授創業經驗,學員主要通過上課的方式獲取資源,獲取資源的途徑單一。在高校方面,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的日常辦公和授課場地都是由廣州大學校方提供,研究院所擁有的資源大多是廣州大學校方自身的資源,來自政府與企業的資源并不多。
2.2.3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尚未完善
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在運作過程中,缺乏一套完善的多維主體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創業孵化團隊的構成與創業導師、企業家資源的組成不匹配。創業研究院孵化的項目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如酒店管理類的安小懶團隊、文化傳播類的點聚文化、科技類的天翔無人機項目等。但與研究院合作的企業,大多是高新技術行業,對其他領域資源的開發還是處于弱勢,對于某些行業(如文化傳播)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難以對項目團隊進行深入指導。第二,創業研究院缺乏一個專職的管理團隊。研究院是區政府與廣州大學合辦的機構,掛牌廣州大學,沒有一個專職負責管理的團隊。
3優化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運作的對策
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應以市場化為導向,引入政府、企業、高校等多維主體協同參與,采用多維主體的三螺旋協同發展模式,把政府、企業、高校3者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廣州大學創業研究院未來發展應重視3個方面:①引入三螺旋結構下創業創業組織協同發展模式,明確多維主體的權利、責任與義務;②重視多維主體的三螺旋協同發展,提高外部網絡資源的鏈接力度;③完善三螺旋協同發展模式,優化研究院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
3.1明確研究院主體的權利、責任與義務
政府、企業、高校三者之間在相互合作之余,還需要對自身的權利、責任與義務有清晰的認識。根據項目生命周期理論,創新創業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策劃申報、立項評審階段;②入駐基地階段;③項目孵化階段;④成果轉化階段。三螺旋多維主體將會相互合作,共同為優秀項目的孵化提供必要的資源,同時通過信息、資源共享,收獲有價值的資源,從而促進自身發展,進而壯大孵化基地的服務力量,實現良性循環。多維主體在項目孵化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如表1所示。
對于政府而言,政府可以從基礎設施上著手,了解更多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實時需求,然后利用自身職能上的優勢,建設更適合孵化基地使用的基礎硬件設施,以及鏈接一些高校與企業都無法涉及的資源。對于企業而言,企業要把創業項目孵化基地設在高校里面。同時,企業除了親臨孵化基地進行指導外,還可以通過錄制課程視頻或郵件溝通等途徑對項目團隊實施多樣化指導,甚至可以要求項目團隊成員前往企業上課。這樣既可以優化指導效果,又可以保持與高校的聯系與合作,為營造更好的創業氛圍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高校而言,在預孵指導階段,高校應認真督促創業團隊落實運作方案、商業模式、技術開發等工作,并為此爭取學校、其他企業、政府、行業協會等多方的資金支持;在入孵管理階段,企業要進一步推動創業團隊項目形成商業模式;在出孵跟蹤階段,高校通過借助國際經驗、引進國際理念、對接國際先進標準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方式指導創業團隊擴展市場,鞏固其市場地位。
3.2構建多維主體協同參與的創新創業運作組織模式
對于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而言,一個穩定的組織結構和強健的管理體系必不可少。一方面,研究院的領導委員會方面應當充分把政府與企業的職能與優勢發揮和利用起來,積極與政府溝通與合作,爭取從政府方面獲取更多有利于創新創業工作的資源。例如,研究院可以通過政府獲取優秀人才、各領域優秀導師資源,以及基礎設施與文化建設方面的資源,而不僅限于資金和政策支持,并且讓政府更多地參與到創新創業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研究院應積極與更多企業合作,讓來自企業的資源更豐富,涉及更多領域,或是有針對性地邀請企業家到場指導,提高課程質量與效率。而針對管理人員難以全身心投入研究院工作的問題,研究院方面更應該加強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從社會各界招募、聘請優秀人才全職從事院內事務,為研究院今后的戰略性發展建言獻策。
3.3重視多維主體協同提高外部網絡資源的鏈接力度
多維主體的三螺旋協同發展模式是指產業、大學、政府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緊密合作,相互影響,全方位、多角度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重疊、螺旋式的助推動力。在三螺旋模式下,政府、產業、大學3個主體除了保持自身職能外,還會圍繞知識向使用價值轉移的目標,分別從基礎設施、項目孵化、文化氛圍3個方面,以創業基地為平臺為眾多優秀創業項目服務。廣州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院可以嘗試采用三螺旋組織結構,把高校和已經參與到研究院工作的政府與企業聯合起來,以項目孵化的4個階段為基礎,增強與其他主體的聯系與合作,通過密切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為研究院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來源。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研究院可以考慮與更多領域的企業合作,同時加強與番禺區政府的聯系與合作,充分利用企業和政府所擁有的資源,為在孵項目提供更多鏈接資源、全面發展的渠道。另外,研究院可以考慮讓政府和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平常舉辦的活動(如創業大賽、創新創業交流會等)中去,以此搭建三者溝通的平臺,加強高校、政府與企業三者的溝通和合作。三螺旋理論下創業組織協同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在三螺旋模式中,產業、大學、政府被看作是三條相互纏繞的螺旋線構建出一個三邊覆蓋的網絡。對于創業研究院而言,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拓寬資源領域,并與政府保持密切溝通與聯系,盡可能讓政府參與到創新創業工作中去,爭取與政府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通力合作、互惠互利的運作模式能使資源產業、大學與政府之間更有效地流動,實現綜合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