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在新時代發展下,我國能源消耗日益嚴重,對于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新能源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國經濟建設奠定良好基礎保障,同時,新能源的起色與國家的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國有一定的自然優勢,中國新能源的發展也很迅速,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文章將對我國新能源產業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及促進發展的有效措施進行思考分析。
【關鍵詞】:新能源;太陽能;能源發展;新能源開發
引言
當前,加快新能源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趨勢。會議認為,實現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其中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是核心舉措,能源生產消費全面再電氣化是基本途徑,互聯互通、智能高效的現代化電網是基礎平臺。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持續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逐步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應體系提供了可能。同時,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還面臨許多難題和挑戰,主要包括大規模高比例接入帶來的系統安全性問題,開發重心逐步向偏遠地區轉移帶來的遠距離輸送問題,以及開發成本偏高帶來的技術經濟性問題。
1、我國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1.1缺乏政策資金支持,產業鏈未能貫通
新能源產業在國際上已經發展多年,擁有較為成熟的市場機制。但由于我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起步較為,很多社會資本尚在觀望,未出現大量社會資源流入該行業的的情況。鑒于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為主,在強調減碳控排的政策背景下,新能源作為化石類能源的替代品,擁有清潔,可再生等諸多優點,市場潛力巨大;輔以有效的政策引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前景定能逐步明朗。但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產業處于行業發展的前期階段,國家政策扶持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善。由于新能源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初期研發投入巨大,項目建成后成本回收周期又往往較長,因此產業鏈源頭與末端在缺乏有效政策支撐的情況下,產業上下游沒有完全貫通,呈現出上游研發機構資金匱乏,下游應用市場規模有限的困局。
1.2.政府采購制度不夠完善
美國的“全面性采購指導綱要”、日本的《綠色采購法》都從新能源發展的角度著手,進行政府采購,相比較我國,并沒有出臺完善的《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缺乏相關配套的制度和管理辦法,沒有很好的通過政府采購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不利于大規模的使用。
1.3新能源立法進程緩慢,法律支撐體系不健全
我國雖然擁有巨大的新能源優勢,但是,沒有伯樂,千里馬與常馬無異。盡管我們擁有資源,但是沒有使用資源的工具,更沒有使用資源的技術,這等于沒有資源。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有許多設備還需要從國外引進。如果這樣的情況不盡快改善,將會極大的阻礙我國新能源的發展,也無法實現自主品牌,這樣就逐漸淪為能源產業的世界工廠。
2、促進我國新能源發展方法措施
1.加大財政補貼力度
為提高系統性和有效性,財政政策重點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已發那個面,在政策設計時,要與新能源企業和新能源產品的生命周期相聯系,是政策能覆蓋新能源發展的各個環節,并向研發和消費環節傾斜。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大多以資金形式下發給新能源企業,要著重保證在資格審查和資金發放過程中的及時性和公平性問題,提高效率,加強監管。總的來說,對促進新能源發展的財政補貼主要有投資補貼、產出補貼、價格補貼、消費補貼。一方面,可以調動投資者的積極性,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合力出資補貼,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企業效益,增加產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消費者積極性,通過合理的補貼引導“綠色消費”成為我國主要的消費方式。
2.2革新管理機制,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隨著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內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形勢日趨嚴峻。因此,企業應當在抓牢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打入國際市場,發揮我國工業成產能力強、產品成本低、產業結構完備的優勢,推動企業由“引進來”逐漸轉為“走出去”,在產品輸出,技術引進,人才引入等各方面革新現有機制,使企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新能源領域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我國新能源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有鑒于此,應當充分鼓勵對核心技術的創新,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發展。通過與國外研究機構共建實驗室、成立技術聯盟,引進高素質人才等多種手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企業,提升我國新能源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2.3中國新能源產業地位的政策提升
為解決我國現如今的現狀,我國應采取相應的政策來實現新能源的發展,應擴大現有的規模,增加新能源的市場,降低生產成本,增大企業的利益與競爭力,使其能夠在市場中立足,為新能源的進一步發展做好鋪墊。所以政府就要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其次,也要不斷的完善體系,使新能源的發展更加的有規劃,更加的穩定。同時也應根據我國的市場行情來制定發展計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選擇合適的伙伴與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在企業合作前行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優勢,把加強技術開發作為企業的計劃,在實踐中,這種方式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多方合作,共同進步是當今發展的一個趨勢。每個企業發揮自己的長處,進行創新,建立技術研發平臺,這樣可以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新能源這一技術在汽車發展方面已經有了運用,如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激進技術和增量技術。而汽車產業最需要創新,這就使對企業之間聯盟的要求更加要有廣度和深度,每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但是企業聯盟的成功率還是不是很高的,因此,我們在此方面需要更積極的進行探索,尋求更穩定、更易發展的新能源產業的合作企業。
結語
當前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國際環境下,世界各國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在經濟發展新時期,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有效解決高耗能問題,對新能源的開發投入力度日益增強,近年來已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產業化初具規模。未來將吸引更多投資,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向著全面實現新能源商業化,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方向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
【參考文獻】:
[1]張維沖,孟浩,李維波.南非清潔能源發展最新進展及啟示[J].全球科技經濟望,2016(11).
[2]魏向杰.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