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摘要]:在我國,陶瓷藝術裝飾已經擁有了漫長的發展歷史,英文”CHINA”也有陶瓷之意,可見我國陶瓷歷史之久遠、影響之廣泛。作為陶瓷的發源地,在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國的陶瓷得以經歷重重改變,形成了獨具一幟的風格,這一風格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體現。因此,本文將以陶瓷藝術裝飾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入手,深入理解蘊含在陶瓷藝術裝飾之中的傳統文化,探討陶瓷藝術裝飾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陶瓷;藝術;中國傳統文化
[引言]:
陶瓷最早的作用是被當做器物,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器物也逐漸增添了裝飾的屬性。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我國逐漸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陶瓷文化風格,可以說陶瓷見證了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又深入陶瓷的骨髓。
1.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引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即為“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 , 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 、文學、語言學等”。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不只是簡單的一門學問,準確的說是涉及面極為廣泛的交叉性學科,或者可以說是我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統稱。
在近代,由于帝國主義的長時間入侵,在奮力抵抗的過程中,我國人民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無形之中對于舊時代的學術文化也產生了較強的抵觸心理,進而導致了矯枉過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時候對于其本身很多重要的部分未加辯證的解讀就將之摒棄,導致某些方面風氣日下,如誠信缺乏、金錢至上等諸多不良后果,因此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于傳統文化的注意力,而中小學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更是注重對他們從根基做起,切實的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熏陶,使他們在學校中所學到的并不僅僅是應試的知識,更是為人處世的道理,通過系統的學習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財富,感受傳統美德的力量,進而提升自我修養。
著名學者吳江先生認為,傳統文化本身所指很多,主要還是對于中華傳統學術方面的思想來說的。但是即便是對于中華傳統學術,這其中的奧義也是數不勝數,除了主流的儒家學派,更有墨家、名家、法家、道家 、黃老道學、管子學、陰陽五行家、兵家、雜家、玄學 、佛學等諸多學派,可謂是百家爭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儒家,由于自身的包容性很大,在其發展過程中先后融入了法家、黃老之學,甚至后來連同陰陽五行之學都被融入到了其中;而由于融合了大量的學術派別,因而就儒術來講其先后時期的內容也是發生了莫大的變化。
正是因為孔子時期的原生儒學與后世從董仲舒開始的漢儒學之間的情況存在著重大的差異,而到了近代,對后世影響極大被奉為從文者必習之的宋明理學便是更加不同了;因而總的來說,關于儒學不能一概而論,而對于傳統文化就更是如此了。
2. 陶瓷藝術概述
陶瓷藝術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并不陌生,陶瓷藝術歷經各個時代傳承不息,可以說見證了我國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見證,不僅作為器具被長期使用,而且作為裝飾也有極為悠久的歷史。
陶瓷藝術作為我國傳承已久的一門藝術,每一個細節都極為考究,不論是材質的成分還是整體的造型以及配色,都需要歷經諸多工藝加工而成,每一件都是藝術品,其中不但承載著作者的精神,更是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景德鎮作為聞名世界的陶瓷之都,其陶瓷技藝已經發展傳承了千年,其形態之優美、品種之多樣堪稱舉世無雙,而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
青花、玲瓏、粉彩與顏色釉了。比如起源于漢,盛行于南北朝直至明清的裝飾于各種陶瓷器皿上的纏枝花卉圖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證。
3.陶瓷藝術裝飾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中國的陶瓷藝術歷經了漫長的發展,一般分為幾種藝術形式,如寫意畫與工筆繪畫。在我國唐朝時期,就誕生了一種以陶瓷為底進行創作的彩繪畫鳥方法,由于該時期的花鳥繪畫水平較高,因此其藝術水準也十分高超;而到了宋朝,對于陶瓷的刻畫就更加的細致了,不僅在風格上趨于精細,而且為后代的陶瓷藝術發展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陶瓷藝術裝飾不論是采用了哪一種方式,都見證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是藝術與陶瓷的結合,具有屬于中國的獨特韻味。就拿上文提到的纏枝花卉,其形成形式有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等。而以蓮花為主題者,就稱為纏枝蓮。“纏枝蓮”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而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境!是以一種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深得人們喜愛。比如清光緒時期的清花纏枝蓮紋瓶(見圖片)。
4.陶瓷藝術在中國文化發展中的意義
陶瓷之所以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逐漸淘汰,反而日漸昌盛,主要是因為陶瓷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本身就有著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不論從生產技藝、賦予內容以及概念意義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由于陶瓷制作技藝較為復雜,因此其本身的價值就十分高昂;在古代,西方人一直將陶瓷奉為超越金銀的存在,并且由于始終無法成功復制陶瓷的制造技藝而大量高價進口,而其作為中國的標志傳遍了整個世界,“CHINA”這一詞匯最早就是被賦予了陶瓷的意義,其對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如此,由于陶瓷面積有限且對工藝的要求很高,在對陶瓷進行相關的藝術裝飾時都需要進行反復推敲以對內容進行斟酌,可以說陶瓷裝飾所蘊含的正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對于遺留下來的陶瓷進行研究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掘是十分有益的。
可以看出,陶瓷不僅讓中國文化走出了國門,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交往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其作為歷史遺跡的文化價值也是不可否認的。為了使得我國的陶瓷技術發揚光大,我們對于陶瓷藝術的研究不僅應該僅僅著眼于其現有價值,而是應當將其傳承,通過不斷地改善將陶瓷文化發揚光大,將這一藝術文化發揚光大,是相關業界人士所需要奮斗終身的目標,相信通過不斷地為陶瓷藝術注入新鮮血液,一定可以使得我國的陶瓷藝術裝飾朝著更高的藝術境界發展。
結語
中國陶瓷藝術裝飾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陶瓷藝術 之所以沒有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是因為陶瓷藝術是中國 傳統文化的展現。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文化,那么這個民 族也漸漸會消失,陶瓷藝術裝飾會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 不斷的傳承和發展。陶瓷藝術裝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 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 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陶瓷藝術裝飾的傳承與發 展,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憲生. 論陶瓷藝術裝飾與中國傳統文化[J]. 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8):110-111.
[2]王毅. 淺析陶瓷藝術裝飾與中國傳統文化關系[J]. 景德鎮陶瓷,2013,(02):15-16.
[3]汪志田. 論現代陶瓷裝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J]. 佛山陶瓷,2013,23(01):46-48.
[4]劉靜. 陶瓷藝術的裝飾美[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