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芳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需要重新審視教師教育教學的若干問題,梳理教師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培訓;模式研究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教師教育教學的若干問題,梳理教師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境。如何制定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如何進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模式研究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
一、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研究
(一)加強培訓,掌握技能
1.按需開展培訓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必須與一線教師的需求緊密結合。
數學教師,需要選擇幾何畫板、超級畫板等軟件進行培訓。
外語教師,需要學習音頻軟件的編輯與處理,學會處理英語方面聽說的信息,并且學會剪輯等。
信息教師,需要選擇圖片處理如Photoshop、動畫軟件如Flash、程序設計如VB、機器人等高難度的培訓。
物理、化學教師,需要進行實驗平臺軟件的操作與培訓。
小學英語、語文教師,需要配樂朗讀,可以教他們音頻軟件、影音編輯軟件如會聲會影等的使用。
所有學科教師,使用PPT進行教學較為普遍,但是也進入一個緩慢提升的時期。對于Office2010軟件的內容,也需要再度培訓學習,其中的演示文稿制作可以為課堂教學制作課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搭建學習平臺
教育行政部門需要購買一些深入學科的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免費裝配給教師使用。也可以從教育網上下載,如中國教育科研網及各大學的網站,都有很多實用的教學課件。
(二)提高技能,熟練應用
對于下載的課件很多時候是需要進行修改的,以達到在課堂上有效應用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提高信息技術技能。教育培訓部門要對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剪輯、格式轉換、掃描儀、數碼相機、攝像機的使用、導入與剪輯需要的影片等操作技能進行培訓,讓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
(三)數字教學,與時俱進
在數字化教學中,教師必須掌握教學圖像、圖形、視頻、音頻、動畫等數字化處理的方法和技巧,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駕馭多種形式的教材,把握各種教材的設計思想、表現特點和手法,針對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數字化教案。
(四)科研引領,注重發展
結合我區數字化校園建設,進行了兩項科研課題研究,一是省級課題《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研究》,一是長春市課題《長春市數字化學習環境應用研究》,在平等互動的學術氛圍中引發深層次、發散性的思考,帶動全體參與者共同學習與進步。
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研究
“能力提升是根本,模式創新是核心”。教師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可以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學三位一體合作培養教師的新機制,培養造就一批師德素養良好和業務能力突出的未來優秀教師和未來教育家。其模式我認為有以下幾種:
(一)“微培訓”
適合于各個學校自主培訓。
這種培訓模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實效。培訓規模小、并且形式靈活。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時間學習。其內容可以根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問題以及特殊需求制定培訓。分專題分類別,在學期初的計劃中定制培訓內容和時間。
(二)分層培訓
這種培訓模式適合于區級組織的培訓。
農村教師和城區教師分層次培訓。這種培訓要求所有教師必須達到信息技術初級、中級水平。要組織教師進行面授,進行新一輪整體培訓,形成一整套有梯度的培訓系統。
(三)分學科培訓
這種培訓模式適合于區級各學科教師。
按照學科特點,講授相關軟件,在全體教師學會基本軟件操作之后,針對每個學科的不同需求,要制訂學科培訓計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科培訓,逐步向由教研員引領的網絡教研、網絡研修方向發展。
三、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思考與對策
(一)理念先行,加大培訓力度
教育部已發布《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美國中小學校很少為缺乏教育信息資源而煩惱,教師能把信息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中,能夠學以致用。
(二)抓好常規,推動網絡教研
課堂教學永遠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讓教師感受到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是與時俱進的。教師要在課題研修、自我提升的過程中,積極探索網絡教研,按照計劃進行自我研修及課題研究,提升課堂教學技能,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三)樹立典型,打造骨干隊伍
在教育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不學習、不培訓就意味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下降。不會信息技術,就是新時代的“信息盲”。為此,縣區級教師培訓機構和教研部門作為教師培訓的組織者和引領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勇帆.多媒體課件編制工藝及其優化[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8).
[2]智春山.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J].中小學電教,2007(6).
[3]左雪峰.教師專業化發展內容及途徑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5).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