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平
摘 要:練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突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練習的設計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的能力;練習設計要新穎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設計要有層次,使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獲;練習設計要有開放性,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練習設計;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現在新課程已經適用于中小學的數學教學中,“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已被廣大教師引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教師在新課后精心為學生設計的練習不但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時鞏固,而且能使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得到開拓,能夠舉一反三,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減輕了課后完成家庭練習的負擔,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的課堂練習不僅能帶給學生諸多益處,對教師來說,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學情對教學進度和教學時間及時調控。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體現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
課堂練習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是對原有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擴展。講完新課后給學生出示一些針對本節課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練習題,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又能融會貫通,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例如,四年級上冊數學在學習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后,教師及時跟進出現一組練習:204÷43,576÷48,227÷26,367÷18這一組題看起來簡單,但內有乾坤,既包含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中商是一位數、兩位數的除法,又包含了用“四舍”和“五入”法把除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的幾種情況,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類型都包括在里面,再運用錯例練習,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豎式計算的熟練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的能力。
二、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設計有現實性的練習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結合,將生活中的數學與課本上的數學聯系起來,使數學練習能夠應用于生活,也使數學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如四年級下冊學習了“垂直和平行”的知識后,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王莊要修一條距離公路最近的小路,方便村民出行,請你幫村民們設計一條這樣的路。這種習題能讓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問題中,增強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中,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那就是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學生整體接受知識的程度,還要了解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數學教師要設計有梯度、有層次性的練習,這樣才能使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課堂練習時,可以分為以下不同的層次: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以課本例題為標準設計比較容易的練習;針對大部分能夠掌握本節課知識的學生,在課后練習的基礎上增加難度,進行變式練習;對能夠熟練掌握本節內容后且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些開拓性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授完新課后,可以出現以下三組練習:
1.基礎性練習
圓的半徑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提高性練習
一個半圓的直徑是4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3.拓展性練習
用兩根長度都是50.24米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哪個的面積大?
從基礎性練習,到提高性練習,最后到拓展性練習的安排習題,雖然習題難度有所不同,但對于習題的解答都要依據本節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這樣使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練習鞏固,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四、根據年齡特點,設計趣味性的練習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引起關注,積極參與,因此數學課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一些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的趣味性練習,用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如在課堂上運用猜謎語、做游戲、動手拼擺等趣味性練習,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在練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生動和魅力。在五年級數學教學《最小公倍數》后設計這樣一個游戲練習:被老師抽到號的同學快速起立:學號是2和3最小公倍數的同學;學號是2和3的公倍數的同學;學號是2和5最小公倍數的同學;學號是2和5的公倍數的同學;學號是2,3,5最小公倍數的同學;課程快結束時設計一個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帶著緊張而愉悅的心情全員參與到其中,把學生學習的氛圍推向高潮。
五、訓練學生思維,設計開放性的練習
當新課結束后,數學教師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設計練習題,數學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大多是條件明確,只有一個答案,這樣的習題把學生的思維極大限制住。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數學教師設計課堂練習時,就應該給學生多設計一些留下思考空間的開放性練習題。例如,四年級上冊學完“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后,設計這樣一道題:商場搞促銷活動中,一塊毛巾18元,買4送1,幼兒園宋老師帶了90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塊?像這樣的開放式答題方法的課堂練習題,就容易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的數學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設計的課堂練習應靈活多樣,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層次性、趣味性及開放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后也能主動學習數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吉富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必須注意的方面[J].考試周刊,201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