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承軍
摘 要: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傳統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多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硬性灌輸法為主,這導致思品課的道德教育無法真正融入學生的靈魂,違背了思品課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新課改強調“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教學實踐”,因此,作為思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使學生以主體的身份進行情感體驗,加強學生的道德踐行,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自參與和實踐,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體驗式教學;角色模擬;課外實踐
體驗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為依據,積極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實踐,來領悟知識和提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思品課堂唯教師、教材至上的應試思想,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能夠通過親自參與、體驗和感悟,實現自我完善與提升的內化過程。下面,筆者對思想品德體驗式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和途徑進行幾點個人觀點的論述。
一、開展角色模擬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進行體驗與感悟
角色模擬,即教師通過設置特定的場景,讓學生對故事場景中出現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體驗與感悟的方法活動。將角色模擬法運用于思品課堂中,一改傳統教學課堂學生被動消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不良局面,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模擬活動,親身經歷故事情節中人物角色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活動,來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對所學知識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達到知行統一。
在學習《自覺維護正義》這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并對正義充滿向往和追求,做有正義感的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模擬活動的開展,使原本寂靜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熱烈活躍,參與角色扮演活動的同學興致高漲,將各個人物角色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提出了正確的解決辦法,其他同學在臺下也熱情高漲,紛紛獻計獻策,與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上組織開展角色模擬活動,一方面使教學課堂變得精彩生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興致,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進行體驗和感悟,培養了他們自覺維護正義的實際行動能力,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如何以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和解決矛盾。
二、組織進行課外實踐,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加深對事物的理解
課外實踐,指的是學生通過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來對事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思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以極大拓展,實現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道德理論認知也能由此真正內化為自身的品質,從而增強學生的道德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思品教師,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傳授教材上的道德理論知識點外,還應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使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來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并由此升華體驗,將道德理論認知真正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學習《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中關于“保護環境”的知識點時,在讓學生了解了我國面臨的嚴峻資源和環境問題后,在課下我組織學生進行了這樣一項課外實踐活動: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到學校附近或者個人居住的社區,調查關于環境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依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的改善建議。之后,擬定一份環境保護計劃書,發放給所調查社區的居民,向他們大力宣傳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以此引起他們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并做到自覺履行環保的義務,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大家共同守護好共有的家園。這樣,通過組織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學生不再局限于封閉式的學習場所中進行枯燥理論知識的學習記憶,而是進入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調動,通過實踐體驗,也讓學生明確了我國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體會到環境問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從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積極落實環境保護行動。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相對于傳統的講解灌輸式教學方式,有著極大的優勢,作為思品教師,我們要積極探索將此種教學方法有效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方法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式活動中,對思品知識有更為深刻和透徹的理解,并具備將其內化為自身品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興海.初中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06(10).
[2]張樂.論體驗式教學在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