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麗
摘 要 地方高校在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師資隊伍實力單薄以及政策支持和保障不足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三螺旋理論,從樹立綠色、開放理念;打造專兼互補的師資隊伍;探索多方評價機制;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在創業人才培養中,地方高校、政府和企業三方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建議。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創業教育 三螺旋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78
Some Suggestions on Training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
YANG Xiaoli
(College of Finance,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Local univers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xist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strength of the teacher team is weak and the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protection, etc., combined with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establish a green, open concept; build a dedicated and complementary faculty; explore Multi-appraisal mechanism; integration into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put forward proposal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riple helix theory
2015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圍繞轉型發展改革,已經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十四項重大任務,其中重要任務之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在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中融入創業教育,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深化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加快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1]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探索系統學科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完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發展。通過校企合作,不僅能促進教學機制改革,而且能推動地方高校快速轉型。
1 三螺旋理論與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
美國學者亨利艾茨科維茲(Henry Eczkowitz)首次提出使用三螺旋模型概念來解釋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產業和政府之間的新關系。“三螺旋理論”提出的是一個非線性螺旋創新模型,從大學,產業,政府三方合作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2]大學,產業和政府在創新過程中三方密切合作和交流,通過結構系統的安排和設計,以加強資源共享和信息溝通,提高整體效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一2020年》[3]中指出:高校要牢固樹立服務社區,全方位開展服務的意識是明確的要求。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規范校辦產業發展。積極參與決策咨詢,發揮智庫作用,積極開展前瞻性和對策研究。因此,“三螺旋”理論有助于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推進,有利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產學研的一體化與系統化發展。
地方高校要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要方向,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在制定具體人才培養目標方面,以地方和產業為導向,重在地方性,根據當地經濟建設需要調整學科結構,建立專業培養應用型為主的人才。以高層次專業人才為主,本土化為重點。因此,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意味著地方高校把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培養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旨在培養大多數學生的創業素質。同時,創業教育特別強調學生“學”,“做”,高度統一,具有實踐性,多樣性,開放性等基本特征。以三螺旋理論為指導,為地方高校樹立創新觀念,加強創業人才培養,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2 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和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創業,教育部也頒布多項優惠政策,如場地落戶、貼息貸款,還有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和小型企業創辦簡化手續和優惠利率等,但是,地方高校在創業人才培養中相對滯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
目前,雖然有很多地方高校已經開展了大學生創業教育,但在執行各自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時,形式重于內容,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健全。
(1)創業教育形式單一。大多數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形式主要采取開設選修課的方式,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課堂理論教育和課外創業實踐,但課外創業實踐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創業教育采取的的形式較單一。
(2)創業課程開發滯后。地方高校在創業教育的教材和課程開放方面,明顯滯后于創業實踐的需要。部分教材缺乏針對性,整體課程設計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不能有效滿足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需要。[4]
(3)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創業人才模式不成熟。部分地方高校試點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培養出的學生轉化為合作企業需要的人才。但在試點過程中,出現了人才聯合培養方案不完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優化組合,相關教材建設等諸方面皆不成熟。而這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是一復雜的工程,對企業、學校、教師、學生打破傳統的習慣都是嚴峻的考驗。合作培養人才的效果需要時間來檢驗,要等待學生四年畢業后企業反饋才能知曉效果,企業的盈利驅動下,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等待仍未可知。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仍有許多欠妥之處。[5]
2.2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單薄
地方高校要真正實施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和質量是關鍵。培養創業型人才需要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持和各學科的專業技能。目前,地方高校大部分創業教育師資主要來自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或實踐教育教學部門。地方高校有些教師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創業實踐經驗,缺乏創新創業指導師資的專職團隊。目前,地方高校的主要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遠遠不能滿足創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
部分地方高校聘請了一些企業家或成功創業人士擔任外部實踐專家。然而,一方面缺乏專用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組織協調和制度保障也不足;加上創業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在探索之中,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地方高校創新創業體制機制不健全,使創業指導師資缺乏對創業人才培養的熱情和積極性。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校企合作缺乏具體政策和制度保障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地方高校要達到服務區域經濟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低,就業環境不利的困境,需結合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把握和了解企業用人需求。但實際情況是,大學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對于地方高校企業追求利潤為目標,合作雙方追求的根本目標不一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此外,目前對于產學研合作中教育經費投入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并沒有具體的優惠政策,這對于地方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帶來一定難度,政府在此間,并未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具體來看,在頂層設計層面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頒布。在中間操作業務層面缺乏詳細的政策解讀和引導。在具體實施層面,沒有相關的財政支持。[6]政府僅僅參加校企合作簽字儀式,對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后續合作的管理和評估并不介入。目前的形勢,使初衷頗為良好的產學研,并沒有實現企業利潤的大幅增長。此外,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合作經驗,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鑒,地方高校的創業人才培養和地方企業的校企合作仍在摸索之中。
3 三螺旋理論基礎上,推動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3.1 利用校企合作,打造優質創業育人環境
3.1.1 打造高校校企合作創業園
在地方高校中引入相關企業,搭建具有創業意愿學生與企業直接交流的平臺,直觀了解社會需求,并針對這些信息迅速調整自己的創業方案及內容,使得自身創業內容與市場需求一致,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
另外,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并依托校企合作帶來的優勢,在大學校園工業園等學校設立合適的創業平臺,根據具體的創業項目進行對接。對于已經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用相關的國家政策支持,培植創新創業人才生態圈,扶持創業者。[7]并利用這些創業案例為課程搭建實用的教學案例,并將其用于日常教學,以激勵有創業夢想的學生。
3.1.2 共建校企創業人才培養機制,開拓新興研究領域
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設應該創新政策環境。 它應該以改進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為基礎。 要堅持高端引導,加強隊伍建設,構建適度規模,結構優化,生機勃勃的人才支持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開拓人才和新興研究領域和學科,努力推動支持創新型人才創新的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創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地方政府在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優化人才培養法制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出臺針對性和突破性的政策對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進行鼓勵和扶持措施,校企聯合更能在新興研究領域取長補短,共同研發。
推動校企合作,不僅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期間,能夠了解企業實踐,深入管理一線,更清晰地直面創業真實環境,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公司提供的風險投資創業創業計劃,增加創業熱情。[8]此外,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可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交流,在創業指導中互聘。地方高校的前沿理論和研究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援助和服務。企業也可在促進學校創業成果轉化中獲得經濟利益;學生在企業實踐中,提高創業能力,進行實踐創新,激發內在創業激情和動力。
3.2 全面整合資源,打造雄厚創業師資隊伍
以三螺旋理論為基礎,地方高校創業教育師資應具備“創業理論+創業經驗+創業政策”的特性,這個創新型教學團隊更有利于實現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創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作為創業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其素質直接決定了創業人才培養的素質。 三螺旋理論為基礎促進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和提升,大學,產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能克服傳統創業教育師資的單一來源困境,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創業人才培養師資由大學教師,高級專業人員和政府官員組成,師資力量組合互補。
在專業的創業理論教育方面,高校師資具有優勢;同時,校企合作為高校教師對企業進行持續訪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了解和實踐一方面,企業的實際操作經驗和資深創業人士的經驗分享豐富了創業教育的內容,這種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模式契合了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政府相關部門人員能夠準確清晰解讀各項創業政策,也更加清晰了解政府對大學生的創業支持優惠,從政策角度鼓勵和培養了高校學生的創業精神。[9]
3.3積極探索創業教育多方評價制度
結合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地方高校,企業和政府合作建立系統的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評價制度,提高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可從企業、政府和大學中選取專家組成評估小組,共同討論評估指標(如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轉讓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及其影響),評估內容,評估方法等,評估結果應有一定的獎懲,特別是要提出激勵機制,增加大家在創業教育職業培訓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較為一致的意見。結合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立創業教育評估體系。構建了科學分類的創新評價體系。
在這個三螺旋相互促進的過程中,伴隨著創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發展,需建立和完善創業人才培養保障機制,構建區域性和地方性創業保障平臺。提高創新能力。在這個創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和保障平臺中,建立以地方高校為重點和支撐,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地方政府為主導和引領,其他機構和單位對創業教育全力支持的保障機制。[10]打造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業發展空間,為地方高校創業教育順利開展和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平臺和空間。三方共同推動,大力創新,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大膽創新,為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全方位支持。
3.4 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構建區域協同創新模式
在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創業人才培養可契合地方經濟發展改革和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的需要,促進技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加快地方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有條件的成果能夠投入應用和產業化。地方高校參與區域經濟創。激發高校師生參加國家和地區創新體系的建設。推動三方合作的平臺建設步伐,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為高校技術轉移和技術創新打造地方共建中心和技術創新聯盟,建立區域協作創新新模式,鼓勵高校創新團隊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建議。
在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地方高校應發揮積極主動性。此外,地方高校二級學院密切結合企業人才需要,關注產業發展的變化及對人才需求轉變的態勢,實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11]改革教學模式,適當引入一線企業人員進入創業教育課堂或以講座形式,搭建企業和高校學生溝通的橋梁。讓企業參與到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中,實現產業、創業教育與專業的對接。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發揮優勢,確立定位和特色,形成自身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在眾多合作機會中更好地選擇合作企業,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此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立教育合作創新基地。在此背景下,豐富和創新教育合作方式,利用地方優勢,打造沿線國家和地區教育合作創新基地。參與國際競爭。以“一帶一路”為切入點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教育戰略。[12]在沿線國家開展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建設科教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和人才交流平臺,深化沿線國家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
3.5 優化創業教育環境,完善制度保障
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和知識創新需要培植一個良好的環境,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勵必不可少。例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確保高校的知識創新成果服務于高質量和高效率的企業,獲得高回報,帶動高校有創業激情的學生進行知識的不斷更新,立足實踐,推陳出新。地方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的創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這包括各項政策的保障和支持,為促進高校知識和技術創新,提供便利的條件,促進體制的靈活應用,促進創業教育和創新知識的不斷更新。
三螺旋理論有效地闡釋了地方高校對創新條件和環境的需求,以及高校、企業和政府之間在創新中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作用。[13]地方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是對于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拓寬就業渠道,激發創業熱情;另一方面,對于地方企業而言,在校企合作中,還可以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對于政府而言,在推動地方高校和企業合作中,也在發掘新的就業機會,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起到了帶動和引導作用。因此,在三螺旋模式的指導下,要大力實施創業教育,形成三重動力螺旋式驅動機制,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具創新精神的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2] [美]亨利.埃茨科維茨.三螺旋創新模式.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4] 胡禎臻.高校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5.5.
[5] 鄧明英.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與突破.[J].繼續教育研究,2016(1).
[6] 洪露.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3).
[7] 段文鳳 等.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及推進途經思考[J].高教學刊.2018(3)
[8] 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4(2).
[9] 劉英娟.三螺旋理論視角下地方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1).
[10] 龐志偉.校企合作視角下高校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1).
[11] 黃利梅.高校創業教育協同機制創新——基于三螺旋理論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6).
[12] 韓婷.“一帶一路”影響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 報,2017(6).
[13] 高樹仁.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大學知識創新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 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