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這個冬天不再冷

輿情鏈接:
《清理整治一定要防止簡單化做法和急躁情緒》北京日報2017年11月29日《安全整治還須人文關懷“兜底”》三湘都市報2017年11月29日
《專項整治要有人文關懷,要講究方法》華夏時報 2017年11月24日
【輿情回放】“11·18”大火后,北京市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但個別鎮村在推進安全檢查和整頓時以簡單粗暴方式驅趕住戶。同月27日,北京市安委會表示已下發通知,及時糾正個別基層單位和人員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三次調研并明確提出:“要高度關注人的走向,人要隨產業走,不能跟著隱患走”。日前,大興區區長辭職,西紅門鎮黨委書記、鎮長暫停職務。
【主流聲音】一場大火燒出北京市消除城市安全隱患的決心,一些批評聲給這個決心附加上耐心和清醒,盡管推力來自不同方向,但這一切共同構成了北京的活力與彈性。在互聯網時代,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態也在發生嬗變,產生效果的過程與過去有所不同。重要的是,通過爭論和摩擦,合力推動城市動態中的前進與和諧。我們希望,所有各方都從積極的角度審視這場不同意見的碰撞,推動北京社會進一步加深對包容精神的理解。
三湘都市報:在管理中,無論是“霹靂手段”的突襲清理,還是“春風化雨”的溫和勸離,都不能缺少人文關懷。因為這不僅是管理者智慧的體現,也是對底層最基本的尊重。
北京日報:整治違法亂象、消除安全隱患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一定要把握節奏,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來辦事;一定要注重工作力度中人文關懷的“溫度”,給分流群眾留出時間,給困難群眾必要幫助。
【決策點睛】“北京太冷,我們走了” 。 近日圍繞“11·18”大火后,北京史上力度最大的清理整治行動在網上引發強烈關注。在這個冬天,面對弱勢群體和所謂“低端人口”,一個城市的“溫度”成為公共話題,引來無數人的同情和唏噓。一方面是血的教訓,一方面又要關心他們,妥善安排好他們的生產生活出路,這是體現北京“包容、厚德”城市精神的要義,更是首善之都的職責所在。現在大家都在看著北京的一舉一動。此刻,北京既要有將清理整治進行到底的堅定,又要重視和體現人文關懷,才能捍衛首都安全穩定的底線,守護好千家萬戶的幸福平安。也只有以“人文關懷”為整頓“兜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政策的施展才更易得到輿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