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上海為人工智能加油!
■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既是滿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供給力,又體現城市競爭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演進發展規律,集聚全球要素資源,組織實施“智能上海(AI@SH)”行動,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地、產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局部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要建設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共融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引領、以制度為支撐,大力培育開放、包容、多元的創新創業生態,進而優化城市綜合環境、提升軟實力。
基本形成與超大型城市運行相適應的人工智能深度應用格局
打造6個左右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形成60個左右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
基本形成達到國際主流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
建設10個左右人工智能創新平臺
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重點產業集群
建成5個左右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
基本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融合生態
到2030年,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為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提升質量效益。在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等領域,支持企業應用人機協作、數據分析、智能感知等技術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引導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等各環節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新型高效的企業組織和運營方式。
(2) 方法2的樁間凈距與抗滑樁截面高度均呈線性增函數關系。由于忽略樁后土拱存在,因此,樁間凈距僅與抗滑樁截面高度有關,這也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1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經濟新增量
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提高能級水平。在金融商貿、交通物流、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行業,推動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認知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改善供給體系質量。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已在全國率先起步發展,“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受到市場歡迎;部分三甲醫院已經運用智能輔助診療、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技術,有效提升了服務能級。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集群。優化“一帶一區多點聯動”的產業布局。打造“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能創新帶,建設華涇北楊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鎮。打造“張江-臨港”人工智能創新承載區,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傳感器、智能裝備/部件產業化核心基地。支持各區基于大數據、云計算、車聯網、機器人等基礎優勢,建設一批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能軟/硬件示范產業園。
加強創新體系建設
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打造一批功能性平臺
強化成果運用
加強基礎科研創新。加快建設類腦智能科學研究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展腦智理論、量子計算、生物特征識別、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科學技術攻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支持人工智能科研專項,夯實原始創新和基礎應用創新支撐。
建設創新人才高地。實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設行動,制定針對領軍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創業團隊的個性化政策,提供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和政策保障,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及團隊來上海發展。建立人工智能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為人工智能中長期規劃、重大戰略決策提供咨詢。
2促進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形成發展新動能
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創新創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助推人工智能企業做大做強。目前上海正在組建人工智能發展聯盟,集聚了各領域近300 家重點企業、投融資機構及科研院所。下一步,將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在上海建立區域總部、創新中心;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同時,依托各類“雙創”基地、眾創空間,擴大超算、智能云服務、測試數據集、安全應用認證等公共供給,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四新”企業集聚示范區。
加快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依托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分類推動重點領域數據開放,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豐富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上海已編制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1.7萬多條,有26萬個數據項,年底前將啟動建設全市政務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同時,加快編制公共數據開放重點領域清單,推動氣象、電力、燃氣、通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開放數據資源,支持企業和公眾充分挖掘海量數據的商業價值,促進人工智能應用商業模式創新。
創造優良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率先運用人工智能提升業務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產品開拓市場應用。加強財政資金聚焦扶持,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目前上海正在開展第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和人工智能創新項目的組織遴選,將選擇其中技術先進、引領性強、帶動面廣的重點項目予以持續性支持。
3打造多元主體深度融合智能的生態圈,形成要素新供給
下一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將加快《實施意見》的落地實施,建立組織協調、督促落實機制,會同全市相關部門、推進各區結合優勢聚焦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及重點項目,發布配套政策文件,加強各項目標任務的協調推進。
◎跨界發展智能駕駛產業 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培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到2020年,智能駕駛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融合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 重點支持人機共融特性的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大力推進教育娛樂、醫療康復、養老陪護、安防救援等特定應用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
到2020年,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達200億元
◎集成發展智能硬件產業 加快智能終端,智能無人系統等新興領域產品的供給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到2020年,智能硬件產業規模達200億元

“3”
◎協同發展人工智能軟件產業 加快軟件計算平臺,智能操作及通用軟件系統,著力突破若干軟件關鍵產品,加強產業鏈之間的協同與合作
到2020年,智能軟件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
◎引領發展人工智能芯片產業 重點發展面向云端服務和行業終端應用的人工智能芯片。重點突破面向無人系統、視頻監控、醫療設備、語音語義理解等終端和系統應用廠商的應用芯片。重點發展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處理器架構和指令集的關鍵IP,培育基于核心IP的新型產業生態。
到2020年,智能核心芯片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
◎突破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 重點發展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集成化的智能傳感器。積極發展高端智能消費電子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