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獎勵“毒地”舉報人不算多
前沿·聲音

【輿情回放】在“靖江毒地”事件發生兩年多后,江蘇省靖江市政府開出一張30萬元的支票,用于獎勵“毒地”污染舉報人周建剛。獎金30萬元,創下了國內環境污染舉報獎勵最高紀錄。
【網絡輿情】
人民網: 惡性環保事件的爆發,往往是對環境污染長期漠視、縱容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過重獎舉報,激勵公眾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執法能力的缺陷,變環保部門的“單打獨斗”為“全民環保”。
中國網:在“毒地”舉報人周建剛得到30萬的重金的同時,在司法機關的介入下,涉案公司也簽訂1.9億元環境修復協議,這1.9億元,主要用于排除污染和土壤修復的各項支出,這同樣也是開了一個好頭,有助于讓企業明白,違法排污,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南方都市報:政府在接到舉報之后迅速行動,同時對公民正義的舉報給予重獎以激勵來者,這就是在一個共同目標之下的良好互動。類似良好互動當然是多多益善。
【決策點睛】號稱創“紀錄”的30萬元獎勵,其實并不多。要想喚醒更多民眾舉報污染的熱情,對于涉及毒地等環境污染的舉報,獎金不妨再大幅度提高。面對于排污者的懲罰,則不妨以讓其“傾家蕩產”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