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廣志
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的效果
雷廣志
目的分析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68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每組34例。治療組采用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內固定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6.4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在治療四肢骨折中具有顯著療效, 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 減少術中出血量, 促進其早日康復。
四肢骨折;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臨床療效
四肢骨折是一類常見的骨科疾病, 多因墜落傷、交通傷、重物砸傷等外傷引起, 該病往往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給其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1]。臨床上多通過傳統內固定手術治療四肢骨折, 但療效不理想, 術后恢復速度較慢。本院2016年1~10月對收治的部分四肢骨折患者的患肢采用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 采取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4例。治療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齡18~70歲, 平均年齡(43.5±8.8)歲;骨折類型:肱骨骨折8例, 脛腓骨類近端骨折12例, 尺橈骨類骨折14例。對照組中男21例, 女13例;年齡18~72歲, 平均年齡(43.9±9.4)歲;骨折類型:肱骨骨折9例, 脛腓骨類近端骨折10例, 尺橈骨類骨折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治療組患者采用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 給予患者全身麻醉, 協助其取適當的手術體位, 在C型臂X線機的輔助下對患肢角度、長度、旋轉形狀進行矯正,吻合骨折端。于骨折表面置入鋼板, 根據骨折的復位情況置入螺絲釘, 在X線透視下對復位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清洗并縫合傷口。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內固定術治療, 在全身麻醉后, 于患肢前外側作一長度為10 cm左右的縱向切口, 依次切開皮膚和筋膜, 牽拉肌腱, 充分暴露骨折處, 行清創處理, 采用持骨器對骨折端實施復位, 按照常規方法將加壓鋼板置入后,通過螺釘進行固定, 之后對傷口進行清洗、縫合、包扎、制動等。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愈: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模糊, 存在連續性骨痂, 患肢關節活動度良好, 未出現疼痛感;顯效: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模糊, 形成骨痂, 患肢關節活動能力>90%, 未見明顯疼痛感;有效: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部分模糊, 患肢關節活動能力在70%~90%, 在活動時有明顯的疼痛感;無效:X線檢查顯示骨折未愈, 患肢關節活動能力<70%, 骨折處伴有明顯的疼痛感。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患者治愈20例, 顯效9例, 有效3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治愈15例, 顯效7例, 有效4例, 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 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對比 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 i n) 術中出血量(m l) 疼痛評分(分) 住院時間(d) 骨折愈合時間(個月)治療組 34 90.5±8.6a 91.7±18.7a 2.2±1.3a 10.0±3.3a 3.6±1.0a對照組 34 112.9±12.7 190.3±40.6 5.2±1.3 18.9±4.3 4.9±1.1
四肢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 具體可分為肱骨骨折、脛腓骨類近端骨折、尺橈骨類骨折等多種類型, 該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為肌腱、骨骼等組織連續性的損傷, 引起受損組織感染和壞死[2]。四肢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病癥, 其發病率高,關節復位率低, 臨床治療難度較大, 康復周期較長, 會使患者活動受到明顯限制, 降低其生活質量[3]。
傳統內固定手術是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四肢骨折的術式,該術式通過對骨折處進行解剖復位, 實施內固定, 可有效緩解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 使患者骨折部位的正常結構得到恢復, 但因切開復位將骨折端的骨膜完全剝離, 使組織的血供受到破壞, 使髓內血供受損, 降低了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患者不能開展早期功能鍛煉[4-7]。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技術是一類新型的微創手術, 該術式可避免將骨折端充分暴露, 將手術切口最小化, 并最大程度的保護骨折碎片的活動, 提升骨折愈合率[8-10]。該術式無需在骨折處實施解剖復位, 可避免骨折端骨膜和軟組織的剝離, 從而保護骨折端的血運, 緩解患者疼痛, 加快骨折愈合進度, 利于實現早期功能鍛煉[5]。本次研究顯示, 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6.4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軍[6]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微創接骨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療效顯著, 值得推廣。
[1] 陳順宏, 賈湘謙, 吳昌林, 等. 微創接骨板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的療效.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88-89.
[2] 竇鐘軍, 許東偉. 微創接骨板技術治療四肢骨折的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2):52-53.
[3] 吳雪華, 蔣曙, 吳昶, 等. 微創經皮接骨板內固定技術結合加壓鎖定鋼板治療脛腓骨中下段骨折36例分析. 現代實用醫學,2013, 25(3):300-301.
[4] 蔣臻. 微創經皮鋼板接骨技術結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干開放性骨折的療效.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2, 35(8):49-51.
[5] 羅剛, 倪衛東, 高仕長, 等. 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聯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7(7):626-629.
[6] 王軍. 微創接骨板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的效果.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13):75.
[7] 安相英. 微創接骨板技術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四肢骨折的療效.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14):92-93.
[8] 羅濤, 楊偉, 孫永龍. 微創經皮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的療效評價.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6):127-128.
[9] 牛慶禮, 郭堅, 孫輝, 等. 鎖定加壓鋼板在四肢骨折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國傷殘醫學, 2010, 18(1):34-35.
[10] 施向春, 楊玉紅, 梁家龍, 等. 經皮微創接骨板內固定術(MIPO)治療四肢骨折.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3, 28(6):594-5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37
121000 錦州市第二醫院骨科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