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杰
以通航小鎮建設引領通航產業跨越式發展
□陳文杰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是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通航先進制造、航空運營服務、通航旅游休閑、飛行運動體驗等寬廣領域,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根據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通航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其投入產出比高達1:10,就業帶動比高達1:12。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通航產業在滿足中高端消費、培育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通航產業發展,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0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2014年11月,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確定對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進行改革試點,將沈陽、西安等10個區域列為試點區域,并推向全國;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器達到5000架以上,年飛行量200萬小時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通用航空企業。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局等部委也出臺政策,支持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等產業發展。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國通航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通航企業數量達到320家,航空器保有量超過2000架,飛行量達到76.47萬小時,從業飛行人員達到3.1萬名,新建和籌建通航產業園150余處。培訓飛行、醫療救護、航空旅游、公務飛行等新興通航業務的比重明顯提升,已占到60%以上,而農林飛行、航空探礦、人工降水、航空攝影、航空護林等傳統業務份額逐漸下降。中航工業等國內通航龍頭企業加快在全國進行戰略布局,廣東龍浩集團、華夏幸福基業、西子航空、萬豐奧特等民營企業紛紛搶灘通航產業,大疆無人機在2016年的銷售額突破百億元,與此同時全球各大通航制造商都在瞄準中國市場。

但是,從總體來看,我國通航產業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通用機場是400余個,只有美國的1/50;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在全球排名僅在第19名;人均通航飛行量和人均通用航空器擁有率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9%和3%左右。可見,我國通航產業的規模仍然偏小,通航運營服務能力仍然較弱,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新興航空消費需求仍然有較大差距。深層次的原因是,尚未形成“政產學研政用”協同創新的通航產業發展新體系,通用機場網絡體系建設、通用航空器自主研發制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航產業法律體系完善和行業標準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齊頭并進,加快形成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產業集聚發展,才能獲得規模效應,帶來知識溢出,打造完整產業鏈。通航產業發展,離不開以通用機場為依托,在周邊地區吸引并集聚起一大批關聯企業、相關服務機構,以及人才、資金、技術等高端要素,從而培育形成現代通航產業集群,不斷增強創新活力和競爭實力。從國際經驗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法國、德國等通航產業發達國家,普遍分布著眾多的航空小鎮以及飛行社區。根據網站Living With Your Plane(航空小鎮名錄和資源中心)的數據,目前全球大約共有600多個航空小鎮,其中美國有近500個,其余分布于歐洲、澳洲、南美等地區。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航空小鎮最多,約有70多個,通航飛機已經成為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
從通用機場的選址看,由于凈空、噪聲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嚴格要求,通常布局于距離城市中心(以縣城為主)20公里左右的地方。這個距離,恰好比較適合布局特色小鎮。通用機場本身具有準公益性的特點,自身盈利能力一般較弱,也只有發揮好增長極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延伸拓展通航產業鏈,才能提高通航產業的盈利能力,實現通航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要依托通用機場,搭建產業發展功能平臺,與特色小鎮的生產、居住、商務、休閑、旅游、會展、社區等功能培育緊密結合,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從而形成高品質的通航產業綜合體。
近年來,我國各地通航小鎮正在快速興起,浙江省就提出要在全省規劃建設新昌萬豐航空小鎮、建德航空小鎮、橫店航空小鎮、安吉通航小鎮、平湖九龍山航空運動小鎮、德清通航智造小鎮、臺州無人機航空小鎮等十個左右的航空特色小鎮。這些航空特色小鎮,各有特色,各顯神通,將在推動通航產業跨越式發展中發揮出強大的引擎作用。
找準通航小鎮定位。通航小鎮的資源稟賦各異、產業基礎不同,周邊的城市依托條件也不一樣,為此,很重要的是要找準發展定位,這是決定建設成敗的關鍵。有的通航小鎮可以突出通航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為重點,建設制造型通航小鎮;有的可以突出公務飛行、文化旅游、低空運動等通航運營服務,建設活動型通航小鎮;有的可以突出總部經濟、商務會展、教育培訓等功能,建設總部型通航小鎮。當然,也有少數毗鄰都市區的通航小鎮,有條件規模較大,功能齊全,建設綜合型通航小鎮。盡管通航小鎮類型不同,但是都需要進行整體定位、整體規劃、整體設計,圍繞有效集聚人流、物流、商務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綜合開發,在運營模式創新上下功夫,積極探索盈利模式創新。
建好通用機場及功能區。通用機場是通航產業發展的基礎平臺,也是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從大的空間范圍來看,通用機場布點要做到讓“飛得起、降得下、轉得暢”。《浙江省通用機場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要在全省布局“9730”通用機場,即建設9個運輸機場,7個一類通用機場,30個二類通用機場,以及若干個三類通用機場。對于每個通航小鎮來說,要綜合考慮當地的城鎮拓展、土地利用、凈空條件、路網建設、工程地質條件、產業基礎等因素,加以科學論證,進行精準布點。圍繞通用機場,需要配套完善地面交通、維修基地、FBO(固定基地運營商)、FSS(飛行服務站)、通信導航、助航設備等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根據培育壯大通航產業的需要,還需要在通航小鎮內規劃建設各類產業功能區。例如,研發生產功能區,重點建設工程實驗室、制造平臺、展銷平臺、試飛平臺、教育培訓中心等;通航運營服務區,重點建設航空俱樂部、航空會展中心、通航4S店、交易與租賃中心等;商務休閑度假區,重點建設通航博物館、航空文化園、度假中心、商務酒店等。
培育通航全產業鏈。國家政策強調推動通航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重點是加快發展公益性服務、積極培育消費型服務、鞏固發展工農林航空、著力發展飛行培訓,大力培育低空經濟。通用航空應用廣泛、形態多元,覆蓋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為此在通航小鎮建設中要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細分當地適合嵌入其中的產業環節,精準尋找潛在商機。例如,新昌萬豐航空小鎮以海外并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制造能力以切入口,積極拓展通航運營、觀光體驗、應急救援、航校培訓等產業環節。蕭山空港小鎮重點聚焦航空總部、空港物流和跨境電子商務;臺州無人機航空小鎮重點聚焦“高端制造+技術研發”,并積極拓展國際航展、特色文化旅游等領域。
促進產城融合發展。通航小鎮作為新型城市化的戰略新空間,要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促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培育與城市功能融合、人口集聚與產業發展相協調。通航小鎮建設中,要突出小鎮的特色創建和品牌塑造,比如建德航空小鎮,所在的壽昌鎮曾經是有上千年歷史的縣城,轄域內有新安江、富春江兩座國家森林公園,以及被贊譽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為此確立了“航空智鎮、旅游樂鎮、文化新鎮、生態綠鎮”的特色定位。要突出硬件支撐,加強與周邊城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配套完善水電路氣、通信設施,建設智慧小鎮。突出生態社區建設,合理布局學校、醫院、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生態宜居環境,增進小鎮對各類產業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居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集聚高端資源要素。通航小鎮建設要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多方協作的運行機制,加快集聚各類高端要素,營造產業創新發展的肥沃土壤。通航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要加大對龍頭企業引進、成長型企業扶持、小微企業培育,形成大、中、小有機配套的企業協作體系。圍繞集聚通航創新要素,加大創新人才、領軍人才引進力度,加強與國內外專業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通航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攻關,努力在提升通用飛機及其零部件制造上有大的作為。圍繞創業資本的集聚,政府可以采用資本金注入、貸款貼息、項目補貼、PPP融資等方式,引導和吸引社會資本積極介入。從各地實踐來看,可以建立由政府、相關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多方合作的通航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吸引有關金融、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主要投向通航小鎮的市政設施和優勢產業項目,為通航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通航小鎮的建設,離不開政策支持,在稅收優惠、項目申報、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國家級通航產業綜合示范區創建等方面,都需要積極爭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