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江蘇南京 210038)
針對聽障學生成語學習的調查研究
韓雪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江蘇南京 210038)
研究聽障學生的認知特征,設計針對聽障學生成語學習的調查問卷,并在聽障學生中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后的數據,得出針對聽障學生成語學習,乃至抽象概念學習更行之有效的方式。
聽障;成語;問卷;調查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和各類殘疾人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8502萬人,其中聽力殘疾2054萬人。具有聽力障礙的學生由于聽覺的缺失,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認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能像健聽學生那樣有效的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感知周圍的世界,從而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和困擾。
李東峰在其研究中認為:聽障學生的知覺信息不完整,感知范圍狹窄,聽覺的減退或喪失增大了視覺的使用比重,視覺認知能力發展較快;注意力刺激主要以視覺刺激為主;形象記憶優于語詞記憶;其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以及事物的外部特征,對具體事物的概念較容易掌握,但對抽象事物概念的掌握則具有一定的困難[1]。楊福義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記憶型上,聽覺障礙學生多數屬于中間型和視覺型,少數屬于聽覺型,聽覺障礙學生傾向于視覺學習,對書面方式呈現的東西容易學習和記憶,因此對聽覺障礙學生的教育教學需強調視覺反饋與聽覺反饋相結合[2]。
由于聽力上的障礙,聽障學生的眼睛就成為了最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他們的觀察能力甚至高于健聽學生。這種視覺的優勢和手語的溝通形式使他們的思維內容具體化,能夠掌握具體事物的概念,但很難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例如聽障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手語的語法規則和書面語的語法規則不完全一致,對一些表達的學習,聽障學生會有很大困難。尤其成語及其運用的學習,成語的深層含義,如何運用成語,這對健聽學生都有一定的困難,對理解抽象概念有困難的聽障學生來說,難度較大。
《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草稿)》中并沒有提出聽障學生學習成語的要求,聽障學生在平時的手語交流時也很少會用到成語,甚至目前有些成語還無法用手語表達。但是,《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草稿)》中設定的閱讀能力目標是:初步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注重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具有初步的欣賞和評價能力,有較為豐富的積累。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200~250萬字,能背誦優秀詩文150篇(段)[3]。隨著聽障學生年齡的增長,要想進一步學習更多的知識,更好的融入健聽人群的生活,對其閱讀能力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其中對成語的理解和使用也是關鍵之一。而且對于成語的理解和使用,有時候不單單是字面的直接含義,更重要的是成語的寓意的理解和使用,這對于聽障學生來說就是比較困難的非具體的抽象的概念。
為了更好的了解聽障學生成語學習的情況,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的聽障大學生為例,做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中男生占77%,女生占23%,大一學生占13%,大二學生占51%,大三學生占36%。由調查對象的語文老師,根據成語學習的教學要求,以及平時對聽障學生的教學情況,提供了以下成語,作為問卷的成語實例。讓調查對象選擇其認為很難學習的成語,可以多選,得到調查數據,見表1。
根據調查數據,選擇了“按圖索驥、東施效顰、探驪得珠、劃粥割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成語的比例較大,尤其是一些八字成語,這部分成語應該是對聽障學生來說比較難于學習的。它們的字面含義都不是非常明顯,深層含義又比較抽象,對于聽障學生理解及應用較難。
對于問卷中的問題 “您認為成語學習中比較困難的方面是什么”,選項有“A成語本意的理解;B成語寓意的理解;C成語的應用”,調查對象選擇A的占24%,選擇B的占40%,選擇C的占9%,選擇AB的占8%,選擇AC的占4%,選擇BC的占11%,選擇ABC的占3%,選擇其他的占1%。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聽障學生對于成語的寓意理解都認為比較困難,以至于影響到成語的應用,甚至還有24%的人認為成語本意的學習都比較困難。
由以上調查結果可知,要明確聽障學生的認知特征,彌補其認知方式的不足,對成語的學習,乃至對抽象概念的學習,我們可以采用相較傳統教學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1)使用大量畫面或者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傳輸知識。這些畫面的色彩要艷麗豐富,不能有過多的文字描述。這樣可以給予聽障學生更強的視覺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理解成語的表面含義和深層含義。(2)采用體驗式學習的方式。除了聽覺,聽障學生的其他感覺都與健聽學生沒有太大差別,甚至他們的視覺更加優越。要想聽障學生更好的掌握成語知識,掌握抽象的概念,以一定的體驗形式,比如編排小劇,玩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成語,還可以學習到成語的應用,更深刻的感知抽象的知識和概念。

表1 成語難度選擇比例
[1]李東峰.面向聽障兒童的無障礙移動學習資源設計與實現[D].江蘇師范大學,2014.
[2]楊福義,譚和平,陳進,等.聽覺障礙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調查研究[J].基礎教育,2012(3):111-117.
[3]教育部.全日制聾校語文課程標準(草稿)[Z].2004.
G760
A
2096-4110(2017)04(b)-0111-02
[課題項目]本文由江蘇省高校哲社科基金資助項目《聽障學生的教育游戲研究》(2015SJB302)資助由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院級規劃課題一般(立項)課題《教育游戲在聽障學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資助。
韓雪(1982-),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游戲、虛擬現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