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宗仁 朱旭紅 楊松 張良利 沈道軍
摘 要:為了研究“光伏+熱源模式”對于清潔能源的利用及優化取暖方式,通過多樣化能源互補,滿足熱源需求。采取空氣源熱泵、鍋爐、地源熱泵、燃氣壁掛爐等輔助設備,形成太陽能與空氣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電能、燃氣等多能互補的取暖模式。結果表明采用蓄熱、蓄電等蓄能方式,夜間利用谷電取暖和蓄能,白天使用所蓄能量取暖,可以降低取暖運行費用,確保滿足農村地區取暖需求。可以得出“光伏+熱源”的模式推廣能夠有效利用清潔能源實現取暖及節能減排降耗的作用。
關鍵詞:政策;太陽能資源;戶用;熱源;模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hotovoltaic + heat source mode” for the use of clean energy and optimize heating methods, throug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ergy sources to meet the heat source needs. Auxiliary equipment such as air source heat pump, boile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nd gas wall hanging furnace are adopted to form a heating mode in which solar energy and air energy, shallow ground energy, biomass energy, electric energy and gas are complement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heat storage, storage and other energy storage methods, the use of valley electricity for heating and energy storage at night, the use of stored energy for heating during the day, can reduce the heating operation costs, to ensure that the heating needs in rural area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ode promotion of “photovoltaic + heat source” can effectively use clean energy to achieve heating and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Keywords:Policies;Solar Resources;household use;Heat Sources;Models
中圖分類號 :TM615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本文基于現有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數據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扶持“光伏+熱源”的政策性文件及目前市場上各種取暖方式,得出從能量需求角度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用于民用建筑空調地暖等采暖輔助供能系統的實踐探究。目前,各國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其中具有工期短、利用建筑屋面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發展潛力巨大。
1 傳統能源儲量
化石能源逐步枯竭,能源危機逐步展現。21世紀初,有關部門就世界能源儲量調查顯示:石油可采量為40年,天然氣可采量為61.1年,煤炭可采量為227年。我國所處的亞太地區能源儲量約占全球的30%左右,而我國處于發展中階段,對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面臨著不可再生能源儲量日益下降的情況,而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利用就顯得格外迫切。
2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2.1 太陽能光伏發電原理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如下:
(1)太陽能電池吸收光子,半導體內產生光生載流子,電子與空穴的電性相反,電子帶負電,空穴帶正電。
(2)半導體p-n產生靜電場,將光生載流子中帶正電的空穴以及帶負電的電子分離開。
(3)電子及空穴分彼此分離后,被太陽能電池的正、負極分別收集,在外電路中形成電能。
2.2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應用類型及特點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應用方式較多,下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光伏發電分為BIPV與BAPV兩種方式;BIPV是指光伏建筑一體化,是指建筑在進行建造的時候,其墻體或者屋頂的一部分由光伏組件構成。此方式不論是從結構還是美觀上需要特別注意。而BAPV是指在已經完工的建筑上鋪設光伏組件,此方式需考慮原屋頂的結構是否符合承載力要求。
(2)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且生命周期較長,可以有效解決能源消耗問題。目前北方由于冬天取暖,南方夏天制冷,對電能需求量極高。而光伏電池所產生的電能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3)偏遠地區,由于其電力供應的局限性,采用光伏發電技術,可以緩解無電可用的生活狀態。白天通過直接使用一部分電能的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其余部分通過不同方式儲存等供夜間使用。
(4)目前市場上對于光伏發電結合取暖制冷的產品研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充分利用光伏設備,并結合各種設備達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目的。
3 “光伏+熱源”對于民用采暖的實用性探究
3.1 太陽能資源
我國年總輻射量、年總直接輻射量、直射比年平均值和年總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3.2 “光伏+熱源” 利用模式的探究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包括:光伏發電系統、配電系統。
3.2.1 光伏+石墨烯地暖方式
石墨烯發熱原理:
(1)石墨烯傳熱能力優質;
(2)石墨烯具有二維納米結構,厚徑比、比表面積的特性。
(3)通過特殊加工,石墨烯片層之間形成均勻連通的導電網絡。提供一定的電壓即可產生較高的熱量,石墨烯地板模型如圖2所示。
供暖面積:
8m2室內面積=1.2kW;10m2室內面積=1.5 kW
15m2室內面積=2.1kW;20m2室內面積=2.8kW
3.2.2 光伏+地熱源泵方式
以大地作為冷熱源交換的最終位置,利用地面與地下的溫差達到取暖制冷的效果。
(1)制冷:地源熱泵機組的壓縮機對冷媒做功,形成汽—液轉化的循環,如圖3所示。
(2)制熱:地源熱泵機組的壓縮機對冷媒做功,通過水路切換將水流動方向切換,如圖4所示。
3.2.3 光伏+固體電蓄能供熱方式
光伏+固體電蓄能模式所適用的場所如圖5所示。
(1)利用夜間低谷廉價電力、風電或太陽能所發電力,以發熱管為媒介;
(2)在電網低谷時段以高比熱的金屬固體蓄能合金模塊為熱媒進行加熱;
(3)以高達750℃的溫度將其儲存在蓄熱器體內;
(4)由電腦控制換熱速度,達到掌控散熱溫度的目的,以供用戶全天使用,節省運營費用。
3.3“光伏+熱源”的結合方案
“光伏+熱源”分為光伏系統和取暖系統兩部分;光伏系統通過光伏組件及逆變器等設備產生與電網同頻率、同相位的交流電,所發電量有完全自發自用或自發自用余額上網兩種方式;供熱系統消耗光伏系統所發電能,產生熱能以即時利用或者儲存延時利用的方式供人們日常生活使用。
“光伏+取暖”系統,根據用戶性價比的用戶需求,可具備四大功能:(a)冬天供暖;(b)夏天制冷;(c)四季供應熱水;(d)全年生產綠色電力。相較于傳統取暖方式,“光伏+取暖”系統運行費用低,在25年生命周期內,經濟性高,供熱效率高。
3.4 屋頂光伏安裝示意圖(圖6)
4 結果與結論
(1)隨著光伏發電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光伏發電的效率將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根據文中的分析可以看看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在未來將會以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為主,同時在農村地區建設小型光伏電站以及獨立的農宅光伏系統,搭配各式供熱系統,達到清潔能源的合理利用。
(2)供熱系統的不斷完善及市場化對于“光伏+”的推動有著明顯的效果。未來民用建筑及工商業廠房的設計將考慮光伏及其他能源設備的安裝條件,通過以上或其他更多的方式達到制造熱源的作用,供生產生活使用。
參考文獻
[1]王長貴,王斯成.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宋永臣,寧亞東,劉瑜,譯.日本太陽能學會.太陽能利用新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翟載騰.任意條件下光伏陣列的輸出性能預測[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