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藝術是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板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可能造成建筑裝飾藝術的千差萬別,在現代建筑工程的設計和建設中,裝飾藝術該如何在多元建筑裝飾藝術中選取最具文化之感,最具實用意義,也最具有審美價值的表現形式呢?我們可以在樓慶西編著的《美輪美奐:中國建筑裝飾藝術》(2014年10月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中尋找到答案。它是一本以中國建筑裝飾藝術欣賞與理論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專著,它從建筑裝飾藝術的門、屋頂、雕梁畫棟、戶牖、臺基雕作等為切入點,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中的裝飾魅力。在該書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的裝飾藝術魅力,它讓人們在關注和欣賞建筑的同時,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感受歷史文化的獨特意境,從而帶來更豐富的審美愉悅。因此,筆者認為建筑工程中的裝飾藝術,尤其是現代建筑工程中的裝飾藝術,應當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明確建筑與裝飾之間的關系,強調建筑設計的整體性和審美性。裝飾藝術是建筑工程設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其他的建筑設計環節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工程設計項目,并以整體的藝術形象呈現在人們面前,從而讓人們從視覺上、心理上和文化審美上達到滿足的愉悅感。在中國傳統建筑裝飾藝術中,門、戶牖、屋脊、長廊等上面的雕刻和彩繪往往會根據建筑風格和功能特色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差異,比如寺院類建筑的裝飾藝術和宮殿類建筑的裝飾顯然有著較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建筑與裝飾之間有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同時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裝飾藝術的合理性將給建筑工程本身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設計元素,讓建筑裝飾光彩融入建筑設計的細節之中,給人們帶來更加精致奪目的審美體驗。而在現代建筑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裝飾藝術也是建筑設計中的一部分,它應當充分考慮建筑設計的整體風格和審美取向,在裝飾時做到補充、豐富和錦上添花,從而讓整個建筑工程更具有整體和諧的藝術美感,對于部分修繕性質的建筑裝飾工作,更要注意藝術設計的整體效果,避免破壞原有建筑工程的整體風格給人們帶來突兀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感受。
第二,強化建筑裝飾設計藝術風格的多元化吸收和創新,讓建筑裝飾設計的創新趨勢更多元。在全球化發展日益深化的時代背景下,藝術風格的多元化碰撞和融合正在成為時代的重要主體,建筑裝飾設計的藝術風格也將獲得多元化的吸收和創新,它將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文化藝術形式,而是打破了傳統設計的窠臼,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西方文化、異域文化、科技文化等多元化的選擇中不斷融合和創新,從而找到更富有創新意識、更富有個性表達的建筑裝飾藝術風格,讓建筑工程更富有創新性和時代性。不同的時代往往會有代表性的創新的建筑裝飾風格,而在跨文化碰撞和互動日益頻繁的現代,建筑裝飾的風格擺脫了單一化的形制和風格,而是給予了不同裝飾藝術的理念和風格極大的創新空間,從而滿足不同受眾群的不同審美需求。
第三,平衡建筑工程中裝飾藝術的審美性和功能性,確保建筑裝飾的實用性。建筑工程的裝飾設計不僅是一種審美需求,同時也是一種功能需求,在建筑裝飾設計的過程中,建筑裝飾也需要從功能上進行探索和嘗試。而對于建筑裝飾的功能性實踐,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建筑裝飾材料和風格的使用要滿足人們對功能的基本需求,以戶牖為例,它的基本功能是通風和光照,那么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通風和光照的便利,避免因復雜的裝飾設計而造成這兩部分的損失;另一方面,建筑裝飾設計的功能性還體現在審美和心理上,比如博物館建筑中的地板、天花板等圖案較為深邃和復雜,會從心理上給予受眾一種嚴肅、深沉的心理感受,這也是建筑裝飾的重要功能。因此,在建筑裝飾藝術的探索和創新實踐中,我們不僅要考慮設計的文化底蘊、設計要素、設計風格、設計亮點等,還應該保證建筑裝飾設計中不破壞它的建筑實用性特征,甚至利用建筑裝飾設計的匠心來更好地實現建筑功能的滿足。
筆者認為,裝飾藝術是現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設計者必須從建筑工程的整體風格和審美取向來進行建筑裝飾藝術的整體性規劃。而在風格的塑造上,建筑裝飾藝術應當針對不同的文化特色、建筑環境、受眾審美和功能需求來進行專業性的考量和結合,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風格的整合和選擇背景下,以保證建筑工程整體性和諧為基礎,實現建筑裝飾藝術的視覺審美效果和文化表達飽滿度,從而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裝飾藝術的創新質量和效果。
(張國勝/本科,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