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安全管理和教育一直是高校改革和運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從安全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高校在安全理論和實踐的宣傳教育效果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變革。吳偉編著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讀本》(2014年8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詳細列舉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多類型安全問題。該書從第一章開始,就以生活學習安全、財產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性心理安全、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安全、突發事件安全、戶外活動安全急救、社會實踐安全、個人行為與國家安全等全方位地介紹了安全教育中的十種安全類型,通過安全問題的說明、舉例和處理方法來提高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關注和重視,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近年來,“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各領域改革創新的關鍵元素,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的創新探索中,互聯網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創意和方向。
首先,“互聯網+”轉變了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路,豐富了安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高了安全教育教學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傳統的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安全類教材為內容進行教學活動,而在“互聯網+”加入后,互聯網上的各種安全事例和理論共享都可以作為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中的鮮活素材,給予大學生充分的警示,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在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的整合上表現出了多元化的形式,引入到課堂中,可以讓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從而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喜愛?!盎ヂ摼W+”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應該加快教學模式的轉變,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環境變化,在安全教育教學中采取大學生更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因勢利導來有效提高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宣傳效果?!盎ヂ摼W+”在推動大學生安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還應當加強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作為安全教育教學的直接傳播者,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在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上得到更多的訓練和提升,并加快熟悉互聯網思維方式,掌握必要的互聯網技術,緊跟時代,更好地將安全教育教學和“互聯網+”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其次,“互聯網+”加快了安全信息的傳播、提高了教育效率,突破了安全宣傳中的時空限制,讓安全教育教學能夠隨時隨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在“互聯網+”時代下,新舊媒介的多元化競爭發展全面提升、拓展了信息傳播和教育宣傳的效率和范圍,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中,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傳播可以在教師和大學生之間形成一個隨時隨地聯通的橋梁,讓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內容都能夠集中到網絡平臺上,并傳播到大學生的網絡終端中,提高安全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質量。最重要的是,“互聯網+”的聯動影響能夠讓大學生的安全教育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和知識的層面,而是能夠在具體的安全部門和安全管理實踐中,對安全教育的各個方面展開虛擬的體驗和演練,讓安全宣傳教育能夠給學生更切身的體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預防各類不安全行為的實施,讓學生在不安全環境中也能夠及時反應,善于通過求助和安全策略實施來保護自身安全。
最后,“互聯網+”推動了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轉型,逐步實現了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學的智能化、專業化和系統化。“互聯網+”是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信息化轉型的重要元素,在技術上,互聯網讓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技術元素增多,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網絡平臺來增強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管理和實施,確保大學生都能夠在安全教育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在教學上,互聯網豐富了教學手段,讓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課堂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設備的幫助下得到更好的呈現效果,收到互動效果;在安全教育工作的聯動上,互聯網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校、社會、公安、消防、社區等形成了緊密關聯的安全教育共建單位,讓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實踐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切實提高了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也給大學生的安全帶來了新的隱患,比如互聯網虛假信息、網絡詐騙、社會消極輿論、個人信息泄露等。因此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中還要根據互聯網時代的新現象和新特征來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大學生提高甄別意識,堅定自身正確的、健康的思想理念,面對網絡上的危機和陷阱都能夠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熟練應用安全知識和經驗,更好地保障自身在網絡上的安全。
(課題項目:2017年度南京郵電大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長效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GS056XKT1713)
(吳學政/碩士,南京郵電大學助理研究員、消防科科長;殷云林/碩士,南京郵電大學助理研究員、保衛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