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誕生以來,已從最初的傳遞消息發展成了一種產業,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新媒體的發展與教育融合起來,引導教育的發展,更好地為教育服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們要意識到新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更要意識到新媒體對我們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在校的大學生,對新思想和新觀念的接受比較快,會影響自身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新聞學是關于規律和基本概念知識的學科,涉及很廣泛,如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此外還有大眾傳媒與社會,新聞媒介的受眾,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新聞媒介的運作體制與管理模式,中國的新聞改革等,這些內容和話題均具有新意和特色,對新時代的新聞教學和新聞工作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融媒背景下新聞學教學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與新聞相關的職業。新聞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與文學和語言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最初新聞專業的開設院校并不多,隨著新聞行業的快速發展,許多大專院校也開設了新聞專業課程,這樣就產生了許多問題:首先是學校新聞專業增設,學生擴招,涌現了大量的新聞學專業人才,面向社會尋求工作崗位,但是許多時候市場處于飽和狀態。其次,報刊機構的數量在此期間并沒有大量增長,這在無形之中增大了學生就業的壓力,造成了新聞專業的許多學生工作不對口,就業困難。再次,學校新聞專業的教師力量不足。盡管近幾年學校也在加大對新聞相關專業教師的招聘,但是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師資短缺問題。在很多學校,新聞專業和中文等語言類的專業是在一起的,并不單獨開設,而且師資力量也都并不是專門搞新聞研究的老師,比如,開設的新聞寫作老師是教授中文寫作的老師,開設的英文新聞寫作老師是外語學院的老師。這樣由各個院系組合拼湊的教師隊伍并不專業,從而影響到學生新聞素質的提高。最后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新聞的傳播媒介發生了巨大變化,傳播渠道和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傾向,但新聞專業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大的變化。此外,一些新聞學專業的教師,并沒有真正接觸過新聞媒體行業,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在課堂上的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因此,在新聞教學中所呈現的知識是有所欠缺的。
二、相應的改革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對新聞學專業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融媒背景下新聞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新聞學概論》(2011年1月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中,對新聞相關的理論和知識進行了調研、分析,以促進教學的改革,對中國的新聞教學行業進行了積極深入的思考。
想讓新聞專業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首先要加強對高校新聞專業的管理,盲目擴招導致學生質量日益下降,諸多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適度控制招生規模,有助于減輕就業壓力,讓就業的學生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其次,要創新新聞媒體形式,在紙質媒體的基礎上,發展更多形式的媒體,為媒體行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學校也要鼓勵學生更新就業觀念,樹立良好的就業思想。倘若新聞媒體崗位就業有限,那么學生可以拓寬自身的思路,跳出媒體行業的圈子,做一些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工作,譬如策劃、文秘、管理等工作,或者可以選擇自主創業。
最后,應加強對學生在新聞實踐方面的訓練,加強與新聞媒體行業的聯系,鼓勵學生去媒體實習,學到更多行業內先進的東西,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三、新聞學教學改革未來展望
隨著新聞傳播媒介的發展變化,新聞媒體迎來了多元化發展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互聯網的發展。融媒體教育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所以在如今的新聞教學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強基礎寫作訓練,另一方面要把握不同媒體的新聞表現形式,既要學習傳統紙質媒體的寫作方式,也要學會寫電視廣播新聞,甚至是學習一些攝影知識和編輯知識,加強對學生采訪能力的訓練。
(宋宇/碩士,沈陽音樂學院戲劇影視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