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是互聯網科技時代傳媒生態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顯著趨勢,在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新媒體發展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了深度融合和創新改革,打通了各種媒體的信息渠道,以更加全方位的信息傳播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強月新和周茂君編著的《實踐教學與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圍繞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編撰的專業性教學參考專著,它強調了媒介融合時代中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由知識型專業培養模式拓展為實踐能力型培養模式的轉變趨勢,系統化地討論了新聞傳播人才在媒介融合時代的專業學習和實踐路徑,包括課程體系的變革、實踐學習基地的建設、具體行業的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國外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經驗教訓等。
一、媒介融合時代帶來了什么
媒介融合時代是一個全媒體時代,也就是說,它既包括了傳統的紙媒、廣播電視等媒體方式,同時也包括新興的網絡媒體、新媒體等媒體方式,它打通和聯結了當前的多元化媒體渠道,讓文字信息、音頻信息、視頻信息、互動信息等都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媒介渠道得以傳播,并在恰當的媒介選擇和組合中最大化地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效果。
正是因為媒介融合的發展需要,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在知識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訓練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變革,對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來說,傳統媒體、新媒體、媒介技術創新三者的融合和發展正在成為課程教育和課程學習中的重大課題??偠灾侣剛鞑I是一個實用性和職業性都較為顯著的專業,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新傳媒時代變化和新聞傳播實戰經驗來探索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中該如何延伸新聞傳播理論體系的新知識,以及該如何從現實傳播媒介案例中研究新聞傳播實踐的經驗教訓。
二、媒介融合與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媒介融合是互聯網科技時代傳媒行業生態發展的主流趨勢,傳統的和新興的媒介都在成為全媒體運營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對傳統媒體的掌握和對新媒體的掌握,以及對全媒體合作運營管理的掌握,都是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課題。
一方面,要強化傳統新聞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平衡好新聞傳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讓新聞教育中的正面理念能夠更好地擴散到融合媒介的各個渠道和平臺中。媒介融合時代,新聞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更加錯綜復雜,從而也造成大量不明真假的信息和謠言,給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動態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因此,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信息傳播的渠道和平臺差異化多么明顯,新聞傳播的人才培養始終都要秉持新聞的真實性和專業性,堅守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也就是說,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的專業人才和專業學習者要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間隔,維護新聞傳播的真實、公平和正義,讓新聞傳播的理論經驗和先進思想能夠在更廣泛的媒介平臺中得以傳承和堅持,進而讓新聞傳播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能夠在多元化的媒介中依舊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另一方面,深化課程改革,拓展新聞傳播課程方向和內容,讓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傳統的新聞傳播課程內容主要是從紙媒、廣播電視、新聞廣告等方面來進行的,在媒介融合的時代,新聞傳播的課程內容設計要緊跟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斷拓展和增設課程內容的媒介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更多的媒介類型,包括網站媒體、新媒體等,并從媒介的合作和競爭角度來闡明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和能力價值。對高校來說,新聞傳播課程的設計和應用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資源來進行設置,一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兼具社交新媒體能力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讓他們的眼界更寬,更能清楚地認識到各種媒介類型的優缺點和應用方法,并在各種媒介的合作和競爭中探索最佳的傳播模式;二是充分樹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設置和學科發展的教育品牌,培養極具特色的新聞傳播人才,在媒介融合的時代,通才固然值得追捧,但更能吸人眼球的是在某一特色領域極具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的專業型人才,在媒介融合的應用和創新上,各高校應當各自發揮所長,走不一樣的、有特色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
(黃朔/碩士,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