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網絡正在成為不同領域的重要科技力量,對此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傳統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工作中,積極地融入網絡時代環境,更好地嘗試和探索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確保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在網絡環境中獲得創新發展。代金平編著的《網絡黨建理論與實踐研究》(2016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一書是在部分企事業單位網絡黨建工作情況的分析調查基礎上來進行編撰的,它分析了當代網絡黨建工作的信息管理、黨務管理、黨建學習培訓,以及其他功能的傳播宣傳情況,并在國內外政治思想文化傳播工作的橫向縱向對比中,充分探索了互聯網時代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路徑。該書共有十個章節,可分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以環境分析和理論建設為主,包括互聯網時代黨建工作的機遇挑戰、黨建工作創新變革的迫切性、網絡黨建工作的現狀調查,以及網絡黨建的理論架構和平臺實踐;第二部分主要是以黨建的重點工作板塊為脈絡,論述了網絡黨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黨的制度建設等;第三部分是國外網絡黨建工作開展中的經驗借鑒。總的來說,黨建工作的網絡化是互聯網時代的主流發展趨勢,如何利用網絡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至關重要。
首先,加快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網站等媒介平臺建設工作。一方面,企事業單位的網絡平臺是網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核心窗口,它能夠以更加陽光透明、積極主動的方式向受眾傳播自身的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等理論創新成果,從而在受眾群中起到較好的思想凝聚力,強化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影響力。另一方面,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的媒介平臺建設工作既包括官方網站,還包括各種不同媒體的官方賬號,如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強化這些媒介平臺的搭建工作有利于在網絡的多元渠道和平臺中強化黨建和思政教育的話語權和權威表達,既能夠擴大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傳播范圍,也能夠深入群眾,更及時有效地了解群眾的需求,以做出更好的應對。
其次,更新優化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確保黨建理論和思政教育理論能夠與時俱進。傳統的黨建和思政教育內容嚴肅性突出,敘述方式和案例也較為經典,在大眾化的網絡傳播環境下,這些經典的內容傳播難度較大。對此,要想更好地借助互聯網來提升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就必須對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內容進行更新和優化,在保證經典內容不扭曲、核心價值觀保留等基礎上,根據網絡傳播環境和媒介內容創新特點來進行重新的闡釋和變化,以更好地在網絡新媒介中順暢自由地進行傳播教育。
再次,加強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運營管理,提升工作人員的媒介素養,更好地發揮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的獨特價值。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黨建活動和思政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當借助網絡媒介的平臺,與受眾形成更密切、更實時的互動交流,比如及時的動態宣傳、重點的專題互動、思想矛盾化解、基層干部群眾意見調查等,并在受眾的反饋中調整和優化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方式,對網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不足的地方及時進行改正和完善。網絡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運營管理就是由傳統的單向說教式宣傳轉變為一種生動活潑的平等交流方式,進而更好地促進網絡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全和升級,更好地實現黨建和思政教育傳播在黨員干部和群眾中的引導力和公信力。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該書的過程中,針對“如何利用網絡開展好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這一主題研究所作的思考和總結。筆者認為,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是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提高黨建和思政教育傳播力的有效渠道,因此在傳播管理的過程中,網絡黨建和網絡思政教育的官方平臺、理論內容、傳播方式、管理方式等也都應當根據網絡時代的特點以及媒介傳播的特性來進行創新性的探索和嘗試。總而言之,利用網絡開展好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還需要相關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不斷地積累經驗,循序漸進地優化網絡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建設和傳播效果。
(朱泉/碩士,中國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黨委辦公室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