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山東省臨沂市公路局 劉偉
臨沂:實施“大立體交通”戰略
文/圖 山東省臨沂市公路局 劉偉
山東省臨沂市是革命老區,也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紅色精神依舊是人們最高的景仰。在這片無數烈士鮮血浸透過的熱土上,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優質文明高效的服務……無不透露著“大、美、新”臨沂的城市品質。當前,臨沂公路人大力弘揚“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正用自己的勤勞、智慧、才能和奉獻精神,在蒙山沂水間為沂蒙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鋪設一條條通向富裕文明的康莊大道。
公路通,百業興。臨沂市委、市政府把大立體交通戰略作為保障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八大戰略之一,作為“十三五”期間引領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著力實施“3456”等一批公路交通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在2020年前爭創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
近年來,臨沂圍繞創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大力實施“大立體交通”戰略,把加快公路發展作為“大、美、新”臨沂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國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設,集中實施路網升級、城區改線、省道升國道、快速通道建設,在提升公路服務品質上下功夫,公路建設穩步快速推進。2016年,共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12.5億元,北疏港路、新棗線平邑段、郯薛線東延等3個項目,87公里建成通車。截至目前,全市干線公路通車里程達22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5公里,一級公路623公里、二級公路1058公里,通車里程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兩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市到縣、縣到縣之間全部由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構建了臨沂中心城區“半小時經濟圈”和“一小時生活圈”,促進了臨沂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實施和魯南蘇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
省道341濤坪線西延工程是繼嵐濟公路、日(照)蘭(考)高速公路后臨沂市建設的又一條東西疏港大通道。2017年5月13日該工程建成通車,不但緩解了嵐濟公路的交通壓力,而且進一步拓展了臨沂東部發展空間,加快了“中心城區、莒南、臨港一體化”的建設步伐,實現了與長(春)深(圳)高速公路、沈(陽)海(口)高速公路、日照港、嵐山港的完美連接,為物流之都臨沂與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搭建了便捷經濟的高速通道,為建設臨沂日照都市區提供了強有力的公路交通支撐,加速了臨沂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對接,進一步凸顯了臨沂的近海臨港之利。
臨沂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完善立體大交通體系,嵐羅高速、新臺高速和張臨高速投入使用,改造國省道600公里,力爭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近年來,隨著“三轉兩促一提升”、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普通國省道工程質量管理年”活動、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文明創建等一系列活動和舉措的實施,全市干線公路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促進了“大、美、新”臨沂的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公路交通支撐。
——山東省臨沂市公路局局長 公維禹
未來幾年,臨沂市將完成高速公路總投資321億元,建設里程342公里,今年國省道項目建設社會總投資55億元,建設里程182.3公里。國道342日鳳線蒙陰繞城段、省道229沂邳線蘭陵金嶺鎮至皇甫寺段、省道313日滕線平邑繞城段、國道206威汕線蘭陵繞城段等4個項目正全力加快建設。國道206線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2018年上半年建成通車。國道518日定線莒南繞城段、國道233克黃線沂水繞城段和省道229沂邳線孔家湖至譚家峪子段3個項目,今年年內開工建設。
“公路通了,城鄉近了,腦筋活了,門路廣了,收入多了,面貌變了”,這是公路沿線群眾的真切感受。沂蒙山區不但盛產水果,還有金銀花、板栗、香椿芽、銀杏等300余種特產,過去由于交通閉塞,沂蒙山區的特產運不出去,沒有銷路,只能在當地集市買賣,價格低。現在依托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極大地方便了沂蒙特產的銷售,不僅銷售渠道覆蓋全國各地,而且價格也翻了好幾倍,極大增加了公路沿線群眾的收入。僅蒙陰縣蜜桃這一項帶來的產值就達28億元,其產品價值達到36.18億元。
人便于行,貨暢其流。臨沂依托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加快商城國際化步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集中力量建設商貿物流名城,現有專業批發市場134個,經營戶10.2萬家,商品涵蓋27大類200萬個品種,輻射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格局。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等惠民政策的實施加快了物流貨物周轉速度,當日收貨、當日配貨、當日發貨,600公里以內次日到達,1500公里以內隔日到達,1500公里以外3日至7日到達;現代運輸朝發夕至,早上蔬菜還在蘭陵菜農的菜園子里,晚上就到了上海市民的菜盤子里。臨沂市蘭陵縣依托便利的交通和發達的物流,成功實現了本地菜園子和上海菜籃子的完美對接。去年商城交易額、物流總額分別達到3783億元和5825億元,增長18%和16%,帶動全市物流總額2.65萬億元。
上圖:臨沂市公路局在加快公路發展中,全面提升公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致力于讓人民群眾走更好的路,實現了公路事業持續科學安全發展。
下圖:從“四塞之崮,舟車不通, 土貨不出,洋貨不入”到“四通八達、物流之都、中國商城”,臨沂市改革開放39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臨沂公路人持續加快公路發展、建設人民滿意公路行業、振興臨沂經濟的科學實踐與足跡。
近年來,臨沂市公路局陸續開展了文藝匯演等活動,增強了行業凝聚力。
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促進了臨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借助臨沂發展全域旅游的時機,近年來,臨沂市公路局加大對途經景區國省道干線公路的升級改造和管養力度,推動公路與旅游深度融合,公路對旅游發展的拉動和保障效益凸顯。2017年,總投資2.7億元,對國道206威汕線蘭陵至棗莊界段、省道232湯郯線湯莊至郯城段實施大中修,全面提升路況質量。僅2017年端午節,臨沂市149家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86萬人次,同比增長25.2%,實現門票收入3048萬元,同比增長22.6%。蘭陵縣金嶺鎮壓油溝村的村民曾經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要收入來源,因交通不便利、土地資源分散,種植不科學等原因,村民收入普遍偏低。伴隨著通往壓油溝村交通主干道——省道234沂臺線改建提升和管養力度的加大,壓油溝村變成了全市著名的旅游景區,一期工程打造結束后,前來游玩的游人絡繹不絕,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群眾生活。今年,又積極協調爭取投資4.89億元在蘭陵縣新建一級公路—國道206威汕線蘭陵繞城段,全力助推蘭陵農業公園景區發展。
2017年臨沂市農村公路工作會議上要求:“持續推進路域環境整治,年內基本完成市域內22條干線公路的整治任務”,臨沂市委農工辦把干線公路環境綜合整治納入了2017年度全市“三農”重點工作臺賬,并明確指出臨沂市公路局是市直責任單位。
2017年8月9日至11日,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臨沂市委副書記張宏偉、臨沂市政府副市長劉賢軍在審閱臨沂市公路局呈報的《關于對全市干線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第二季度現場督導情況的通報》后,先后作出批示。王玉君表示:“對國省干線公路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檢查打分、排名通報辦法很好,要堅持下去。從目前情況看,前段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有大量的問題,必須嚴格排查清楚,繼續摸清底數,加大工作力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張宏偉希望:“望進一步總結經驗,扭住關鍵問題,持續推進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并建立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整治成果得到鞏固。”
劉賢軍指出:“路域環境本身是大美臨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全域旅游的重要內容,也是展現公路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這項工作面廣量大,困難很多,極易反復,能把突擊變成常態,讓標準成為習慣,那就是真正的整治到位了。”
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全面治理,借助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市違法建設治理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臨沂市公路局積極主動作為,使干線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成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打造優美線路連線工程為載體,以城市出入口路段、穿村鎮路段、通往景區路段為重點,著力在通達能力、品位提升、安全暢通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中心城區與縣區、縣區與縣區、縣區與鄉鎮之間互聯互通的環境優美線路和“暢、安、舒、美”生態文明示范線路。2012年至今,臨沂市共投資7.52億,建成了國道205臨沂段首條國家級文明樣板路。投資8365萬元建成了國道327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示范工程。2015年以來累計完成投資31億元,實施穿城路、老油路和危橋改造27項;整治提升安全風險路段419.7公里,累計安裝波形梁護欄24.11萬延米,安裝標志11796個,鋪筑輔道40公里,全市國省道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今年,臨沂市公路局繼續組織開展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回頭看”活動,突出抓好國道327臨沂段示范工程建設,對安保設施、兩側環境進行再提升、再完善,確保以優異成績通過交通運輸部檢查驗收。
近年來,臨沂市公路局通過建設榮譽展廳、公路科技成果展廳等,有效改善了職工文化生活環境,并開展了創建國家、省、市級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等創建活動,公路三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目前,該局先后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 “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全系統13個單位繼續保持“省級文明單位”,5個單位繼續保持“市級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