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蓉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 210014)
分析農產品質量快速溯源系統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肖 蓉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 210014)
為降低農產品質量問題發生概率,保證市場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我國開始對產品質量快速溯源系統進行了建立,期望通過該系統能夠保證民眾知情權,強化民眾對產品質量的信心。文章將針對農產品質量快速溯源系統展開研究,對該系統現狀、問題以及相應問題處理策略進行分析,旨在優化系統使用質量,實現理想化農產品質量溯源模式。
農產品 信息共享 快速溯源系統 數據庫
所謂溯源,即追溯事物本源,溯源系統事實上就是對產品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追溯的信息系統。此系統會對產品相關環節檢測數據進行記錄與備份,如果發生產品質量事故,相關人員可以利用系統對企業各環節操作情況進行明確,進而確定問題產生原因與事故負責人,以便合理對事故進行處理,可以切實降低質量問題影響程度,作用較大,值得進行深入研究。
為保證市場農產品質量,我國一直極為重視農產品溯源技術研究,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政策與規章制度,對農產品市場進行約束與規范,期望能夠通過制度化途徑,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管理質量水平。例如在2007年,政府出臺農產品地理標志相關管理意見,意味著只要通過地理位置定位,便可對產品產地進行溯源,這一舉措為溯源系統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1]。
目前,國內已經制定了一些初步溯源系統指南與標準,并開始對部分農產品溯源制度進行建立,溯源信息網絡交換平臺與系統也正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北京、上海、山東等地的溯源系統影響力水平處于持續上升狀態,系統發展趨勢相對較為理想。但就整體而言,國內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還是存在著一定問題,有待解決。
雖然國內目前已經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的建設力度,但多數都以單個企業內部開發為主,系統相對較為獨立,雖然能夠達到企業對溯源系統的要求,但卻很少有企業會對信息內容進行共享,導致產品質量信息共享實施受到了直接阻礙,各項信息數據所具有的價值很難被完全挖掘出來。
相關單位在對溯源系統進行建設過程中,會對各項信息及時進行收集與記錄,但卻對記錄控制程序文件有所忽略,沒有對文件記錄情況進行合理管控,同時因為部分單位檔案管理水平有限,導致部分系統信息記錄管理出現混亂,記錄借閱與保存相對較為隨意,且存在著信息保管不力等方面的問題,會對最終產品信息追溯產生直接影響。
國內當前提倡通過專業檢測機構,對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進行輔助監督與管理,但機構在進行檢測過程中多以分析性檢測為主,機構與相關單位對于系統風險管控工作都有所忽視,導致潛在風險沒有被及時發現與處理,并不利于系統使用與發展。
相關人員要按照產品特性以及系統使用需要,通過統一檢測以及抽樣檢測等方式,對每一批產品質量進行檢測[2]。如果在檢測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并通知有關部門,按照信息追源手段,對問題產品產生工段或環節進行明確,并要以此為依據對企業追溯系統可追溯風險程度進行判定,以便及時對系統潛在風險進行消除,保證系統使用質量。為保證風險評估開展效果,應采取不定期或定期檢查的模式,展開各項評估工作,以便及時給系統中的薄弱環節以及脫節部分進行處理,真正體現出追溯系統的功能與價值。
針對信息數據無法及時共享的問題,有關部門應聯合各個企業,建立起統一的追溯信息數據庫,該數據庫資料應涉及農產品生產、銷售以及其他各個環節,要確保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可以通過對該數據庫的查詢,及時發現問題所在源頭,掌握涉事企業相關信息,以便能夠準確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進而為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3]。同時建立數據庫,還能夠達到良好的信息分享效果,各企業可以按照自身權限,在數據庫中查找相應信息資料,可以有效降低各企業在信息搜集以及管理中所投入的成本,確保信息能夠被多家企業共同使用,進而不斷對信息所具價值進行挖掘,以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為有效改善信息記錄管理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信息記錄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明確認識到,該項工作與溯源系統使用質量所存在的直接關聯,不斷對信息記錄檔案管理進行調整與完善,與為溯源工作開展做好鋪墊;另一方面,要對信息記錄保管工作進行強化,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專業機構,應對信息管理工作相應規范、標準進行設置,而企業則應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與規范各項信息記錄管理環節。同時因為溯源系統建設與使用,會涉及諸多硬件與軟件等內容,所以企業應聯合專業化技術公司,加強對各項軟件與硬件的優化工作,并要對系統軟硬件產品進行定期維護與更新升級處理,以為管理工作開展形成良好輔助。
構建農產品追溯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產品出現健康問題時,可以及時對市場中所有問題產品進行撤回處理,并能夠長期對屬于農副產品質量進行監測與檢查,能夠對標志管理統一控制工作形成良好輔助[4]。雖然標志管理和可追溯制度建立的初衷有所差異,但兩者屬于相互輔助的關系,相關人員要認識到這一點,要通過對客訴制度的利用,為標志管理提供相應數據信息,并要利用高質量的標志管理,為追溯制度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相關人員應通過可追溯制度,嚴格對農產品安全標志進行約束,要按照統一標志對個產品質量進行判定,這樣可以保證,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相關人員并可以按照標志,對產品源頭以及相關管理人進行追蹤,從而確保可以在短時間內召回所有不合格產品,最大限度降低產品在社會中的影響程度。
雖然農產品質量快速溯源系統,在建設與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但整體發展趨勢仍然較為理想,系統所具有的功能也開始被社會所認可,會有更多企業投入到該系統研究之中,系統勢必會獲得更好的發展。而相關部門與企業也應加大對系統的研究力度,明確系統薄弱環節,并結合市場使用需求與農產品特性,通過優化信息記錄管理以及其他手段,切實對該系統進行完善,以達到理想的產品質量溯源效果。
[1] 楊信廷,錢建平,孫傳恒,等.農產品及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進展.農業機械學報,2014,(11):212~222
[2] 白紅武,孫愛東,陳軍,等.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江蘇農業學報,2013,(02):415~420
[3] 夏雪,丘耘,胡林,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中信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現狀.食品研究與開發,2014,(15):107~112
[4] 金芬,鄭床木,錢永忠.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及突破方向.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