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喜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29-01
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和心智的鑰匙.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意義建構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問題設計來體現.常常聽學生說:上課一聽就懂,下課一做就錯.也常常聽老師說:我已強調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夠透徹的了,學生還是表現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題時張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時邏輯混亂等更是家常便飯.
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主動性思維而變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學設計中,特別要重視問題的設計.以下就物理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與意義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以教材內容為載體設計問題,激發思維,突出主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高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時常表現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問,正是這些思想和認知問題驅動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真理。因此,教師要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學生在學習了電磁感應的知識后,對電磁感應中電能的來源產生疑惑。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線框在非勻強磁場中的擺動會很快減弱?學生很快想到:安培力做負功, 機械能減少,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接著繼續提問:能量又是如何轉化的呢?然后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洛侖茲力的兩個分力的作用.通過這些問題的層層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之成為有序的思維訓練過程.
2.讓生活實際與問題設計"聯姻",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習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只重視純知識的教學,教學者為了使自己講得清、講得多,經常把自己的思維強加于學生,讓學生套用,結果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有效訓練,能力得不到有序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只會處理已簡化了的物理對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師就必須結合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不斷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對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問題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例如,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現實際情景:輸送帶送物、剎車滑行、跳水運動、小孩滑滑梯、蕩千秋、亮度可調的臺燈、光導纖維傳送光信號、原子彈爆炸、豎直上拋、單擺等問題,將這些真實的物理問題設計成對應的物理情景,穿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強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物理知識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主動觀察自然----尋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
3.以認知規律和培養物理思維方式為問題設計的"準繩",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3.1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應在"元認知級",即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的提問。問題設計既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又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時更要具有培養物理思維的價值,如一些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或一些能將認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問題等。教師要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通過提問來引導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以免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
3.2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千百年來的教育探索與實踐告訴我們,創新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與進步的需要。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要通過合理巧妙的問題設計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化平淡為生動,化腐朽為神奇.使課堂教學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比如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搶答性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通過設計質疑性問題,在發展和深化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設計比較性的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通過設計情景可變的問題,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以靈活多樣的問題設計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有效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以建立學生思維模型為問題設計的核心
物理模型,既是物理科學體系中的光輝典范,也是解決現實物理問題不可或缺的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研究的對象是一些物理模型,這些物理模型既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在我們的生活,生產,科技領域中具有普遍的共性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性.正是因為如此,學生普遍感覺物理難學:聽聽還懂,解決實際問題就困難.關鍵在于他們不善于通過觀察分析,提煉出現實情景的物理模型,爾后納入到相關的知識體系中去加以處理,最后得到問題的解決.所以物理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 要根據實際課時的內容安排,及時向學生強調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過程和條件,并要求學生牢固把握住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體應用解決物理問題時,引導學生如何根據題設條件,從物理規律出發,通過分析、綜合、類比等,突出對所要研究問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質的次要因素,使思維從紛繁復雜的具體問題中抽象、構造出我們熟悉的物理模型,然后應用掌握的相關知識予以解決。當然,對學生這種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教師把這種建模意識貫穿在教學的始終。要循序漸進地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熟悉并掌握這種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使構建物理模型的意識真正成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與習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靈活思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總之,問題設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是一種教學觀念問題,精心設計問題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源動力,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它的思維核心功能在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我們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并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課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