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艷+鄧興國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63-01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物的獨特感受,要表達"獨特感受",也就是在寫作中堅持個性化表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一個想怎么寫的空間,讓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極為自由的發展。
1.走進生活,捕捉個性
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表達真情實感。而觀察則是基礎,是前提。學生的作文空洞,缺乏靈性,缺乏真實感,關鍵是沒有走進生活,尋找作文素材.因此,我從教學觀摩身邊的事物入手,創造各種機會,帶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去觀察。例如:春天,我帶領學生走進花壇,走進草地,讓他們調動各種感官,從花的形狀、顏色、味道、形態等方面去觀察,不但要觀察花,還要注意觀察花壇周圍的事物,如:蜻蜓、蝴蝶、樹木……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觀察拓展想象,學生一旦投入到生活,就像進入了自由的太空,思維任意馳騁,富有特色的個性化的想象力被激情充分地調動出來,學生寫出的作文內容具體,充滿靈性。
2.仿中創新,尋求個性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對語言文字有著天然的模仿能力,引導他們在模仿中逐漸消化吸收。我在教學中安排學生記一句或兩句名言警句,有時寫一篇好的范文,師生共同找出其中的不足,然后要求同學們模仿范文習作,通過這一有效的手段,杜絕了學生抄作文的缺點,進而激發學生的獨創精神,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表現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應用的發揮,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中,楊梅樹的樣子,用比喻、擬人化的手法寫得栩栩如生,同學們仿佛親眼目睹一般,我便及時指導學生寫《家鄉的柑桔》,在老師的誘導下,有的學生說柑桔像黃燈籠似的掛在枝頭,有的說柑桔像一個個洋娃娃在枝頭上微笑……由于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事物認知看法也不同,表達語言就顯現出個性化的特點。
3.喚起真情,釋放個性
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貫要求。只有充滿真情實感的作文,才能稱得上好作文。如在上完《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把小女孩接到自己家給她衣服穿,有的說給她巧克力吃 ,有的說給她錢讓她讀書……憐惜之情溢于言表,課后,學生把這些話寫進了自己的作文,十分感人,充滿個性。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感吐真情,而且樂于表達。
4.多角度作文,體現個性
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審題,根據一個題目寫成多篇作文,達到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目的。
4.1多角度選材。讓學生圍繞同一個命題或中心,從不同的方面進行選材,力求選材新穎,與眾不同的題材。如《他(她、它)》可以這樣寫:祖國、故鄉的變化;也可以寫:長輩的變化,同學的變化,動物的變化,電視節目的變化等。
4.2多樣化語言。根據同一題材,引導學生用多種語言表達,如《梅花》為題的作文,有的學生用說明性的文字來介紹梅花的種類、特點、生長過程;有的學生用生動的語言來描寫梅花的色、行、味;有的學生用抒情的語言來贊美梅花頑強,不畏艱難的品格.由于選材的角度不同、語言表達的方式不同,學生的習作多姿多彩,具有鮮明的個性,富有新意。
4.3多方式表達。根據同一題材,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以求構思新,表達巧,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寫《一件有意義的事》,在結構上可采用順序、倒敘,或先總后分,或先分后總,或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等多種行式,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作文,自然別具一格,獨出心裁。
5.放飛想像,展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要鼓勵學生充分想像,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5.1想像的創新性。小學生天性愛幻想,幻想是想像的升華,想像的創新,他們愛看科幻小說、童話,這些都為他們想像力的升華提供了基礎。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充分創設條件,讓學生的想像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現,如我在講《二十年后的我》時,首先設計了一個魔鏡,讓同學們猜里面的名人是誰,同學們一下子激情高漲,都紛紛上前爭看名人,結果看到的是自己,他們一下子明白了只要自己通過努力,都可以當名人,由于激活了思維,打開了習作思路,他們暢所欲言,寫出了既有創新意識又有鮮明個性的好文章。
5.2想像的合理性。強調想像的創新性,應該以現實為基礎,并非不受任何限制,隨心所欲,毫無拘束地去做天馬行空的想像, 不管他們想像的何種事物,具有何種超前的意識,但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科學道理,如現在不少學生的作文喜歡寫 克隆技術、恐龍、外星人、計算機病毒等熱門話題,無論怎樣想像都應以現實為基礎,應以有利于人類的利益為主。
總之,給學生一個無拘無束的想像空間,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充分釋放個性,用我手寫我心,用獨具個性化的語言描繪大千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