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峰
摘要: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本文重點就如何利用情感煥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做了簡略分析。
關鍵詞:高效課堂;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07-01
教學可以看成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感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沒有認識情感教學及其重要作用之前,作為學習者,我在課堂里也有過許多體驗。但我從未對它多加思考,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就是教師情感的感染功能和遷移功能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我正在對情感教學及其心理學原理的運用進行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并試圖在課堂教學這一領域中,更多地去體驗師生情感因素中潛在的美妙作用,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使教學活動這一傳播科學的過程本身更加科學,更加有效。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每次進課堂前我都做到衣冠整齊,滿臉笑容,精神飽滿,情緒振奮,給學生留下充滿青春的活力和激情洋溢的印象。一走進課堂,全身充滿了上課的激情,哪怕有一些不愉快也暫時會拋到腦后。因此,我的課也讓學生們感到輕松愉快,幾乎每堂課都能吸引住學生,帶領著學生欣賞語言的美,感悟語文的美,有時他講起課來越講越興奮,甚至忘記了時間,學生們也個個凝神靜聽,忘情地聽課,完全被引領到課堂教學的殿堂。
那么教師怎樣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最佳的情緒狀態呢?通過情感教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1.我認為教師應該具有樂觀、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
因為對人生社會抱有消極態度的教師,必然帶著悲觀、消沉的情緒色彩生活在社會上,走進課堂里,給教學蒙上陰影。而只有對人生抱著正確,積極態度的教師,才能以樂觀,振作的情緒生活在社會上,活躍在課堂里。曾在某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大學教師,他在課堂上憤世譏俗,信仰偽科學,迷戀法論功,他的課堂彌漫著一層灰色、陰森、恐怖的色彩,慢慢地學生不來聽課了,最后這位教師被停職。
2.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
俗話說:"只有愛一行,才能干好這一行。"只有教師真正熱愛教學工作,視教學為神圣而光榮的事業,才會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心中便充溢發自內心的歡欣;只有教師真正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知識,精力和才能,才會從師生目光的接觸中,激起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教師真正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談起它的有關內容如數家珍,才會在講的過程中充滿由衷的愉悅。并且,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技能、乃致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和能力,而且還將自己對學科的熱愛、探索和執著追求的精神,感受隨著教學內容一起帶給學生,以撥動、引發、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教師的話語中不僅包含了學科的內容和意義,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熱愛科學的教師出現在學生面前,才能喚起學生的情緒、情感。可以說,教師在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最佳的情緒狀態,正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態度中的情感成分在具體課堂情景中的情緒性體現。
3.教師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作為教師既喜歡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又能夠擁抱嚴冬冰霜,電閃雷鳴。而現在有些教師心理健康不容樂觀,甚至讓人觸目驚心,這樣怎么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創建高效的課堂。特別是每天都目睹著某些教師的抑郁,煩躁,疲憊……的老師來說,我卻有著說不出的滋味。
最后、教師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使之在教學中處于快樂、飽滿、振奮的狀態而非消極狀態,從而引發學生的快樂、飽滿、和振奮的學習情緒。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都在實踐追求著用自己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誘發學生的快樂、飽滿、振奮的情緒。我從來不讓自己帶有憂愁的神色和煩躁、疲憊、抑郁的面容進課堂。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我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幾種:(1)上課前專心想一下自己設計的此堂課的得意之處,先使自己進入到課堂教學的角色。(2)回憶快樂的事情。(3)提前進入到班級,與學生對話交流,看到在課間充滿活力朝氣的學生,自己將被學生的情緒感染,從而以良好的情緒狀態面對學生。(4)課前1分鐘唱自己喜歡的歌或與學生一起合唱歌曲,快速激發自己的積極情緒。(5)前半節課我從不批評學生以影響自己及學生的情緒。
總之,情感教學的原則很多,而師生情感交融只是一個方面,即使是這一個方面,也還有許多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我前面舉的例子和體會,可能不太確切,要得到更多的收獲,就必須要一直實踐下去。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實的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實踐。我不怕失敗,因為失敗了才會促使自己去尋找更多的實踐機會,我也不奢望成功,因為這樣的實踐只是為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改變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改進教學效果,讓學生受益,終身受益,為此我將繼續實踐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