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清
摘要:培養學生形式思維能力,探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當今貫徹新課程改革方案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培養未來創造性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高效率地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激發學生興趣,張揚學生個性,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會學"、"樂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形式思維能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85-01
1.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相對其他學科,比較難理解,特別是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更是理解苦難。如果一開始上課就給他們呈現難度較大的物理問題,或一開始的幾次考試難度較大,學生考的成績不理想等,這些情況都會極大地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去輔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既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艱辛,還讓他們在自己輔導的差生成績有進步時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較為成功的轉化了差生,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2.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走出"傳授式"和"應試式"教學的誤區.原來我經常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構建高效課堂教學.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狀態.教會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新.教師要彎下腰來和學生平等對話,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要積極創造合作,探究的課堂環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樂趣.如在"流體壓強和流速關系"新授課時,先通過課件播放雄鷹在展翅翱翔,飛機在藍天飛翔… 再設計吹兩支蠟燭,要求從中間吹,觀察火焰的偏倒方向.讓學生從生活到物理,并使學生找到探究的問題.接著設計"吹紙片""吹乒乓球"實驗,讓學生找到證據來驗證剛才的結論.最后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足球運動中的香蕉球,兩船同向并行易發生撞船事故等事例,從物理到社會,讓學生有例可思.整堂課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品位物理、生活和社會的精彩。
3.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現實"中的物理知識
物理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課程理念。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途徑,這使我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新課程提倡科學研究式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這種探究教學給了學生更加寬松的思維和活動空間,這樣我們也會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導過度,學生們無法自己探究學習,這樣就成了一句空話,形式主義。另一方面,若指導不到位,讓學生自己探究,活動又會雜亂無章,從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這就要求自己要把握好適度原則,正確處理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從而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效果。
新教材中出現觀察與思考,接著出現"想一想",要求學生在觀察、操作的同時,大膽地提出問題,將知識的疑點徹底弄清楚,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以科學理論為依據,多做實驗,提出質疑,去探索,去解開科學之謎。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提出現在還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時,作為老師不要"一棒打死",而要向學生說明,要分清這些問題,還需要多方面的知識,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鼓勵引導學生提問,使學生敢問、善問,養成提問的習慣,使學生長期處在提問的思維中,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好的教師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還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這對初中物理這一啟蒙學科來說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若能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物理知識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實際應用的廣泛性,在每學習一個物理知識后,我都會設計一些應用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對一些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應用,體會到學好物理的重要作用,加深對物理的認識。讓學生找到學習物理的"信心"。《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物理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如果過于強調物理的抽象形式,忽視生動的具體模型,過于集中于內在的邏輯聯系,割斷與外部現實的密切聯系,失掉了產生興趣與刺激動機的最重要的源泉。必然給物理教學帶來極大的傷害,使一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
4.做好練習評定,強化釋疑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好練習評定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從知識的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練習測試,在學生自練的基礎上,讓其互評、互議、互批、互改,對其中出現的代表性問題,教師也不急于講解,而是采取全班講座形式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手段解決。這種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對習題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們在選擇例題時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典型性,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加以解決。其次,通過改變習題的已知條件或結論,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共同合作,教師要適度的進行點撥,指引探索方向。教師在最后要進行綜合點評,重在思路的點撥,方法的歸納與比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