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蓉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233-01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戶外運動。幼兒戶外運動能起到強身健體,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競爭意識、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對幼兒的人格發展、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等都有著積極作用。
1.大班幼兒戶外運動的基本要求
1.1大班幼兒戶外運動要合理有效地利戶外空間。幼兒園可在室外墻面設置富有情趣的兒童攀爬墻和浮雕墻,涂鴉墻、觸摸感知墻,有效促進孩子攀爬的能力和感官系統的發展;在草地上可用廢舊輪胎搭出的小路訓練孩子平衡;利用圍墻角落的地形可為幼兒創設異形沙池;對有水泥地、泥地、雨花石地、瓷磚地、自然草地、人工草的、木質地等幼兒園可創設各種材質的感知訓練地面。
1.2大班幼兒戶外運動要科學投放和管理材料。豐富多樣的活動器材,是保證活動開展和提高幼兒對運動課程興趣的前提,但怎樣投放和管理也是一個學問。讓孩子和老師共同參與材料投放過程,視情況增補、更換等。投放的所有物品有序擺放、固定位置。運用標簽與標簽、標簽與實物等多種對應方法,幼兒使用后用準確對應歸位,這樣能體現運動課程中的學習特點。
1.3大班幼兒戶外運動要制作活動標識。組織幼兒戶外運動需讓孩子自覺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活動習慣,而要做到這樣,老師和孩子們就必須一起商量,共同制作富有兒童情趣、孩子一看能懂的"圖夾文"標識,標識中介紹了游戲材料、玩法與規則,提出使用后收拾整理等要求等。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們的規范意識逐步形成,自主管理意識也逐步增強,部分不能放在室外的材料,現在是幼兒管理,承擔每天早上放出去,放學后收回來的任務。
2.組織大班幼兒戶外運動的策略
2.1實踐上遵循五個原則。一是目的性原則——戶外運動玩具材料的投放與使用應有目的、有計劃,不能一成不變,要克服"老三樣"(球、包、繩),以近期幼兒戶外運動目標有選擇地投放與使用。二是季節性原則——玩具不同,功能也不同,活動內容也就不同。三是興趣性原則——幼兒的興趣高,活動的有效時間維持就長,教師要根據玩具和場地的特點,將活動內容游戲化,增加情節、角色等體驗,提高幼兒參與戶外運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四是層次性原則——教師在投放玩具材料時,既要考慮共性,又要針對每個幼兒的水平、能力投放玩具。五是多效性原則——做到一物多玩,如玩高蹺和軟棍,軟棍的擺法不同,踩高蹺的方法也不同。
2.2管理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幼兒園管理上每學年、每學期都要制訂出有切實可行的大班幼兒戶外運動計劃,計劃實施前還應組織教師討論,談談大家對大班幼兒戶外運動工作的設想、以及有效影響幼兒人格發展、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等活動的組織要求。總體上講,大班幼兒戶外運動的計劃需要有系統性、層次性和遞進性,又要具有指導性、針對性、現實性和時代性。
2.3課程上科學安排一日戶外運動時間與內容。幼兒園可結合不同季節合理安排幼兒戶外運動時間和活動內容。如:冬季天氣比較冷,孩子不適合早鍛煉,我們把活動時間放在9:00―10:00,活動內容分別是跳繩、轉呼啦圈、拍球等能夠自由調配的運動量大一點的活動,和幼兒早操活動;中午飯后幼兒30分鐘的自由散步活動;下午3:00―3:40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和孩子玩自制的體育材料游戲,并隨時鼓勵孩子發現問題,大膽想象和教師設計新穎的活動材料。夏季和冬季是反差較大的季節,我們把時間調整為7:40―8:40的戶外自由活動,孩子早上來得早晚不一,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活動前準備,孩子進園就隨著優美的音樂加入到游戲活動中,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教師只做旁觀者,孩子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進行有趣的游戲,整個活動活而不亂,井井有條。12:20―12:40教師組織孩子在柳樹下自由活動,中大班的孩子有的下棋、有的猜拳;小班的孩子在教師組織下自由散步準備午休。下午4:20至5:00這段時間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戶外運動;春秋季節我們結合白天時間長的優勢,除和夏季活動相同的時間外,中午10:10-10:40教師結合本班實際組織幼兒戶外自由活動,有集體的,有分散的,這樣,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玩的形式、玩的內容,在教師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教育內容所提供的相應材料、半成品玩具中,獲得活動和表現的機會,享受活動的樂趣,達到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
2.4提高針對性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內容。戶外運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但不忽略其他游戲的穿插進行,如智力游戲、娛樂游戲、民間游戲等。在民間游戲中,體育游戲又占優勢,玩這類游戲大多在戶外,而且有一定的運動量,能活躍幼兒的身心,增進幼兒體質,提高幼兒運動興趣,能力,較適合中、大班幼兒參加。如"跳皮筋""跳圖形""跳數字"有跳躍奔跑活動,可增強幼兒各部分的運動;"跳房子""玩網圈"等游戲,可發展幼兒手、腳動作靈活協調能力;再者可利用一種玩具達到多種多樣玩法的效果,變一種游戲為多種游戲。比如,把海面條接起來拉成長方形后,前后呼應,可作車廂來開火車,當作獨木橋在中間走,當作小溝來跨跳;擺成圓形玩跳圈游戲。多種玩法交替進行,幼兒百玩不厭,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又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