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亞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和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動態血糖后血糖波動水平之間的相關性分析。方法:選取2017.03到2018.04月江陰人民醫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人共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A組),對照組44例(B組),對照組在常規藥物降糖治療,干預在常規藥物降糖基礎上進行強化護理干預。采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監測兩組患者血糖波動指標: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水平的標準差(SDBG)、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血糖波動最大幅度(LAGE)的變化。結果:A組血糖波動水平明顯好于B組,血糖波動與飲食、運動、糖尿病相關治療掌握情況等護理干預因密切相關。結論: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明顯減少血糖波動,同時可增強其對糖尿病的認識,提高自控水平,有效的防止或延緩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血糖;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32-01
糖尿病作為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在我國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2013年我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顯示,18歲及以上的人群糖尿病率高達10.4%。而糖尿病相關并發癥如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并發癥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研究發現DM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不僅與HbA1c水平密切相關,而且與血糖波動有明顯的相關性。血糖的波動的指標不僅受HbA1c、FBG、PBG影響,也與飲食、運動、藥物情況、生活習慣、心理等密切相關。因此糖尿病教育、飲食、運動、心理等護理干預指導對血糖波動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研究2型糖尿病臨床診療過程中有關護理干預相關因素對2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03到2018.04月江陰人民醫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人共86例患者,年齡(48.35±8.16歲)、性別(男46/女40)、病程(8.5±2.1年)、空腹血糖(7.80±0.71mmol/l)、糖化血紅蛋白%(7.9±0.43)。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2組,一組為觀察組(A組 42例),另一組為對照組(B組44例),兩組之間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年齡、性別構成、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方面比較,兩組之間無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按照糖尿病診療的常規流程,所有的患者均進行動態血糖監測,每天通過監測至少4次血糖進行校正,維持3天72小時,一天可記錄288個血糖值。而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上護理干預。同時通過動態血糖監測系統,連接電腦下載72小時血糖數值,利用血糖值來計算動態血糖相關指標如MBG、SDBG、LAGE、 MAGE。其中觀察組在常規糖尿病治療基礎上加上護理干預,護理干預的內容具體如下。
1.2.1 糖尿病相關知識 介紹糖尿病的臨床癥狀、相關并發癥、自我檢查血糖、血糖控制目標、低血糖的應對措施等相關知識。
1.2.2 生活方式的干預 包括飲食和運動。告知糖尿病飲食的構成,計算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指導飲食中相對應的參考食物交換表。指導患者進行科學規律的運動,選擇個體化運動方式,指導運動頻率3-5次/周,每次45—60分鐘,不運動的時間不能連續超過2天。同時幫助患者消除不良生活習慣:熬夜、靜坐、吃夜宵等。
1.2.3 心理護理干預指導 消除對糖尿病的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對于需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加強注射方法、部位、劑量的學習,消除因使用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物引起低血糖的恐懼。
可采用自行設計的糖尿病問卷進行調查評分,評價患者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心理等方面的知識水平。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 檢驗。護理干預因素和血糖波動之間采用多元逐步線性回歸方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特點 研究人群共為86例,年齡(48.35±8.16歲)、性別(男46/女40)、病程(8.5±2.1年)、空腹血糖(7.80±0.71mmol/l)、糖化血紅蛋白%(7.9±0.43)%。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A組)和對照組44例(B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觀察組(A組)在血糖波動指標MBG、SDBG、MAGE 比對照組(B組)明顯降低,血糖波動幅度明顯較小,兩組之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而LAGE在兩組之間未見有區別(P>0.05)(見表1)。加入護理干預指導后發現A組較B組在糖尿病相關知識、生活方式的改善、自我監測血糖、心理干預方面顯著提高, 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分析護理干預因素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指標之間的關系,以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為因變量,以糖尿病相關知識、飲食依從性、運動依從性、血糖監測等護理干預因素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MAGE與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飲食依從性、運動依從性、自我監測、心理干預等護理干預因素成負相關性(r=-0.43、-0.52、-0.47、-0.27、-0.37),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不僅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有關,同時與血糖波動密切相關。臨床上主要將藥物治療作為糖尿病治療減少血糖波動的主要治療方式,但患者血糖波動除了受藥物控制,同時與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依從性等情況有關,因此單靠藥物難以使血糖波動減少。為了提高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改善其不良生活習慣,提高其依從性,需要配合個體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并對患者進行評估,并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因此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治療診療過程中及減少血糖波動占有重要組成部分。
本研究發現通過加入護理干預措施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有著較好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生活方式依從性更高,自我血糖更好,心情更放松。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在血糖波動指標MBG、SDBG、MAGE 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多元線性回歸中方程中發現糖尿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自我血糖監測等護理干預因素與MAGE呈負性相關,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減少2型糖尿病的血糖波動水平。同時我們發現心理干預與MAGE呈負性相關,說明心理干預指導對于減少血糖波動有重要意義,長期帶有負面情緒的患者,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及植物神經紊亂,導致血糖升高,血糖波動增大,重視心理干預可以幫病人克服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診療過程中是一項持久的工作,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糖尿病知識的認知程度,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明顯減少血糖波動幅度,穩定血糖波動。
參考文獻
[1] 朱方黎. 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 12(14):2107-2109.
[2] 呂陽梅. 糖尿病新型飲食療法[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87-144.
[3] 李玉玲,黃蘭花. 家庭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波動的影響[J]. 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