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菊萍
【摘 要】分娩是孕產婦在妊娠期間經歷的一種特殊過程,是與主觀心理和生理過程有關的體驗事件,無論對于圍產兒還是孕產婦來說,選擇任意一種分娩方式并不意味著對產婦和圍產兒都是有利無弊的,分娩方式的選擇不是單一、一成不變的,而是考慮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關鍵詞】 分娩方式;孕產婦;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298-02
分娩是完成生產生育的重要過程,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分娩方式的選擇增多,新生兒及圍產期產婦的生存率大大提高,相關領域學者的研究視角有所拓展和轉變,證實分娩方式的選擇是孕產婦個體在經歷分娩事件時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國內外研究集中于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分析,同時更加人性化的關注孕產婦自身在面臨分娩方式選擇及對待不同分娩方式的內心體驗[1]。本文就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及影響因素研究現狀進行的綜述,以期為指導孕產婦選擇合理適當的分娩方式,為臨床開展孕產婦分娩方式引導研究和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 年齡、地域及文化程度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孕產婦的年齡、受教育水平對其分娩方式的選擇有一定影響。此外,城市和農村的經濟水平和醫療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居住地對于產婦生產方式的選擇也會有一定影響。章荷蒂等人的研究發現,隨著孕產婦年齡的提高,其剖宮產發生率逐漸升高[2]。考慮到產婦高齡,自身身體素質及并發癥發生的多重影響,多數孕產婦,尤其是高齡孕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比例較大。另外,孕產婦文化程度也是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當產婦文化程度較高時,孕期其對于分娩知識的需求強烈,積極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分娩認知,對于分娩方式的選擇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相對較高,認同自然分娩的優勢。
2 孕婦及家屬認知
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初產婦在分娩前已對分娩方式有思考和期待[3]。孕產婦本人是分娩方式的最終決定者,因而,孕產婦本人產前希望的分娩方式對于臨產前分娩方式的選擇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孕期的健康教育中,積極鼓勵孕婦學校的開設,鼓勵孕產婦和家屬積極加入健康教育計劃中,提高產婦對于孕產期分娩及哺乳、喂養等知識的掌握程度,理性選擇科學合理的分娩方式,保證產婦及新生兒安全。國內研究中針對健康教育應用于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效果研究較少,因此孕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與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3 心理因素
多數孕產婦懷孕期間都會存在復雜心理和情緒狀態,包括對自然分娩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產前焦慮、抑郁、對胎兒健康的擔心等,心理因素是影響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的因素。丁彩平[4]等人的研究表明,產婦心理因素與分娩方式選擇密切相關,積極的心理應對和適度的焦慮能使產婦更順利自然地完成分娩過程,而過度的焦慮、抑郁則會降低孕產婦的自我效能,進一步影響分娩過程中的有效配合。
4 自我效能
有研究顯示,孕產婦接受的分娩教育越多,其對分娩方式的認知水平也越高,越容易接受自然分娩[5]。絕大多數的產婦都有接受正規產前健康教育的意愿,而接受過科學、規范、專業的產前健康教育的孕婦實際人數占比僅有20%左右。產婦的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其對壓力應對的處理方式,也對分娩的最終結果有重要影響。自我效能感較強的產婦,對分娩過程具有較強的信心,能積極樂觀的面對分娩過程,可以理性自如應對分娩中出現的困難。因此,醫務人員和技術應加強孕產婦的心理保健,針對性的對產婦的心理及生理狀況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情感支持等激勵式護理干預;在分娩期間,注重人性化和整體護理,積極鼓勵產婦家屬和助產士在整個產程持續給予產婦生理和心理支持,幫助產婦建立分娩信心,提高產婦自我效能感。
5 社會支持
鄧雪英[6]的研究結果表明,社會支持利用度較高的孕產婦傾向于選擇經陰道的自然分娩方式。因此,通過心理疏導、社區幫助等多種方式提高產婦的家庭和社會支持水平,鼓勵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和孕婦學校課程,引導家屬正確認知分娩,并積極分享對產婦的正面影響,提升產婦對家庭及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
小結
綜上所述,分娩是孕產婦在妊娠期間經歷的一種特殊過程,分娩方式的選擇不是單一、一成不變的,而是考慮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多數孕產婦在產前有分娩方式選擇的期望性,且超過一半的分娩方式決定權在孕產婦本人,分娩方式的選擇中剖宮產所占比例較大,臨床醫護人員應認識到分娩方式不僅與產婦本人年齡、文化程度及職業等因素有關,更與產婦對分娩知識的認知、心理狀況及社會支持密切相關,改善產婦的分娩認知和負性心理狀態,有助于幫助產婦建立信心,通過臨床開展健康教育和孕婦學校,指導孕產婦選擇合理適當的分娩方式,為臨床開展孕產婦分娩引導研究和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桂鳳.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黑龍江醫藥,2011,24(2):325-327.
[2] 章荷蒂,項董香.孕產婦對生產方式的選擇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5):724-726.
[3] 周英鳳,孟醒,顧春怡,等.上海市初產婦分娩意向及方式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4):36-39.
[4] 丁彩平,王艷,周桂香.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情緒及分娩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30):116-118.
[5] 何平,路光平,常晶晶.孕婦分娩方式認知和意愿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2):3865-3867.
[6] 鄧雪英,周丹丹.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對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0):116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