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豐
【摘 要】目的:探究產婦臨產后心理焦慮的相關因素以及有效的護理對策,減輕待產婦臨產后的心理壓力。方法: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間接收的60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詢問產婦臨產后的心理狀況以及相關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經調查60例待產婦臨產后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焦慮問題。結論:對產婦臨產后的心理焦慮進行全面地調查分析,并采取有關的護理對策,能夠有效地改善產婦的心理焦慮,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 產后焦慮;產后護理;心理焦慮;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65-01
分娩是女性生命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通常會分成三個過程完成,順利地進行每個過程將對產婦和嬰兒而言其意義重大。因此,在產婦在臨產后一般都將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尤其在初次分娩階段心理焦慮問題較為突出。為此我們對待產婦的產后焦慮的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以利于消除待產婦的焦慮情緒,與護理人員配合,順利度過分娩期。所以全面調查分析產婦臨產后焦慮相關因素并采取優質高效的護理措施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間接收的60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該組60例待產婦年齡在21歲至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7歲,其中初產產婦有43例,再產產婦有17例,在剛入院時所有的產婦心理狀況均較良好。該60例產婦中,有58例產婦順利分娩,成功率為96.7%,有2例產婦分娩不順利,占3.3%。該組60例產婦在臨產后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
1.2 調查方法 采用訪談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Hamilton焦慮量表(HAMA)評估和自行設計的焦慮相關因素表。入選的60例產婦中百分之八十一來自農村,百分之十九來自城市,她們在臨產后百分之六十五的人精神焦慮害怕,但可以耐受。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宮縮時哭泣不止,但宮縮過后可以堅持。而有百分之五的人無論宮縮期間還是間歇期都大喊大叫無法忍受。要求剖宮產結束分娩。而這些大喊大叫的產婦百分之四十會出現胎兒宮內窘迫或產時有新生兒窒息或死亡的現象發生。臨產產婦出現上述異常,有以下三個因素。
個人因素:個人文化水平低,或未受到過孕期保健宣傳。或年齡過小,在18周歲左右。
社會因素:社會流傳著分娩非常疼痛的說法。
醫務工作者因素:醫務工作者對其態度生冷硬,話語夾帶諷刺,不充分解答產婦遇到的各種問題。更增加了產婦原有的恐懼心理。
1.3 結果 用Hamilton焦慮量表測得結果,每例待產婦均存在著焦慮情緒(HAMA25.22士6.04),與其相關的因素有:(1)對分娩的恐懼。(2)對孩子性別的過分關注。(3)擔心胎兒發育是否正常。通過采取對應的護理對措施,待產婦的焦慮情緒有了顯著的緩解(UAh4A16.19士3.67)。
2 護理對策
2.1 從理論水平上正確認識心理焦慮 心理焦慮即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事先感覺到有可能會出現某種不利的狀況卻又無法有效處理的不愉快情緒。而造成產婦臨產后的焦急情緒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施加的心理壓力。并且在最近幾年中,產婦的心理狀態同胎兒、產道、產力等被認為是影響分娩的四大重要因素。因此,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到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了。一般產婦在臨產后,隨著宮縮地不斷加強,擔心、害怕、緊張等消極情緒將進一步放大,同時又會引發一系列的機體變化,例如子宮缺氧、心率加速、收縮乏力、肺內氣體交換不足等,這就消耗了產婦大量的體力。由此可知,對產婦臨產后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2.2 心理護理
2.2.1 降低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恐懼感 (1)必須要正確地、全面地評估產婦的心理焦慮的程度及其來源因素,對產婦的內心狀況有足夠的了解,護理人員應該與產婦之間建立信任、密切的關系,并且按照產婦的各自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心理護理治療,幫助產婦疏導和排解內心對分娩過程的恐懼感。在此過程中,還應該以誠懇的態度積極地與產婦進行交流溝通,并予以適當的精神鼓勵,讓產婦正確地認識到分娩,增強其自信心。
(2)護理人員盡可能的為產婦營造一種溫馨、整潔、安靜的醫療環境,為產婦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并在病房內適時地播放輕音樂,這就能促使產婦地全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況。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向產婦簡要地介紹待產室、分娩室、分娩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設備等,進而有效地清除掉產婦由于陌生的環境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2.2.2 幫助產婦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識,減輕產婦對新生兒性別的過分擔心 由于長時間的受到傳統的封建思想的影響,其重男輕女的錯誤思想已經在大部分的產婦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很多農村地區普遍存在。因此,這將會使產婦產生多余的擔心,進而就對子宮收縮產生一定的影響,很有可能導致產后出血等并發癥,阻礙產婦在產后順利地恢復身心健康。對于這種狀況,護理人員就應該不斷地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述男女平等的知識,幫助她們樹立男女平等的正確思想意識,這就能消除產婦心理上多余的擔心,進而平靜地待產。
2.2.3 減輕對胎兒發育情況的擔心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優生優育,而有一部分產婦本身的性格較為內向、顧慮也較多,始終都擔心新生兒的發育狀況,尤其是一個之前有過發育畸形的孩子者其心理更加敏感、焦慮、擔心,因此,護理人員在與產婦交流溝通時注意說話的方式和尺寸。耐心地回答產婦提出的合理的問題,并給予講解胎兒的發育歷程,及其相關的科學育兒等知識,減輕產婦對胎兒發育情況過分的擔心。
3 討論
分析產婦臨產后的恐懼原因,探明產婦的心理需求,緩解產婦的思想負擔,是主要的護理對策。產婦臨產后以及分娩均是伴隨著其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而不斷變化的生理過程,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應激反應。一旦這種應激反應造成產婦心理出現異常變化卻不能自我控制與調節時就很容易形成焦慮情緒。而中度的焦慮情緒能給伴有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而不斷地增強機體的運用和應對環境的能力,而焦慮情緒過度則是心理病態,將直接關系到自然分娩。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全面調查分析產婦臨產后焦慮情緒來源的相關因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護理對策,對其進行心理上、生理上的護理,盡量徹底地清除產婦臨床后的焦急情緒,這就有利于順利分娩。告訴產婦焦慮是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而導致肌肉緊張從而抑制宮頸擴張導致難產。分娩時的精神狀態和分娩結局密切相關過度緊張是造成難產率和產后出血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使產婦在舒適安全輕松的環境下分娩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帥小紅.臨產產婦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3(2):82.
[2] 張佩江.仲景方治療消渴病初探[J].河南中醫,2009,29(1):9-10.
[3] 滕丙玲.循證護理在臨產產婦心理護理中的運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304-306.
[4] 覃家浪.經方在精神疾病中的應用[J].河南中醫,2012,32(5):548-551.
[5] 雒瑞紅,郭夠華.心理護理干預對正常分娩產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版),2013,42(12):718-719.
[6] 李麗君.產婦臨產后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吉林醫學,2008,29(2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