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陳金連 郭海萍
【摘 要】目的:探討對自發性氣胸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自發性氣胸患者52例,對其隨機分組,每組均為26例;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費用、不良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對照組住院時間分別為(7.8±1.6)d、(11.2±1.8)d,P<0.05;觀察組、對照組住院費用分別為(3178.5±256.8)d、(4614.2±353.6)d,P<0.05。觀察組、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43.8±5.1)分、(53.4±5.3)分,P<0.05;觀察組、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42.5±4.5)分、(51.8±5.0)分,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2%,優于對照組的80.8%,P<0.05。結論:對自發性氣胸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效果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臨床路徑;自發性氣胸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7-168-01
自發性氣胸是臨床常見的急癥,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出現死亡;隨著環境受到破壞,吸煙人數增加,該病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在治療期間加強護理能夠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康復時間。本研究對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自發性氣胸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自發性氣胸患者52例,患者表現為突發性胸悶、氣促等癥狀,經X線、CT檢查及詢問病史明確診斷;將原發性肺部疾病、胸部疾病患者、精神障礙者排除。觀察組男16例,女10例;年齡29~63歲,平均(47.6±3.5)歲;對照組男17例,女9例;年齡28~65歲,平均(48.1±3.7)歲;兩組基本資料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消除不良情緒,指導合理飲食及臨床對癥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如下:
1.2.1 制定護理路徑 對自發性氣胸手術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評估,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后向醫院提出申請,參考研究資料,并和醫生進行探討、交流,收集既往病例和臨床資料;建立臨床路徑小組,有主治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評估,有嚴格的時間框架,明確護理目標和護理措施。對臨床路徑小組進行培訓,其中包括臨床路徑的目的、意義及目前現狀,講解臨床路徑的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1],對臨床路徑小組人員的職責和具體措施進行培訓,使臨床路徑實施更加科學、合理。
1.2.2 臨床路徑具體實施方法 ①第一天:對患者進行評估,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了解出現的臨床癥狀并給予記錄;給予患者吸氧,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面罩或管道吸氧,告知患者不可隨意調節氧流量,并告知患者吸氧的相關注意事項[2]。根據患者檢查結果了解患者肺部呼吸音、氣管等情況;協助急性患者完成血常規、生化、胸片等各項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協助醫生完成胸腔閉式引流術;為患者介紹臨床路徑小組的成員,并為其解釋自發性氣胸的相關知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合理指導患者正確飲食。②第二天: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的變化,對引流瓶進行更換;觀察并記錄患者胸部的緩解情況;囑患者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教會患者正確咳嗽、咳痰的方法,囑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避免用力,以免切口疼痛;做好交接班工作。③第3~6天: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引流液的變化,觀察手術切口是否出現滲血、感染等情況,操作中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不可隨意調節滴注速度;出現異常反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加強病房訪視,介紹目前病情情況,消除患者顧慮,增強信心。④出院前:評估患者病情好轉程度,對胸片進行復查,肺部復張超過80%,可考慮進行拔管[3],護理人員觀察切口情況,協助醫生進行拔管、換藥;囑患者拔管后應注意休息,不可劇烈運動;指導患者出院后可進行適當運動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增加營養,促進傷口康復,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不良情緒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費用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住院時間分別為(7.8±1.6)d、(11.2±1.8)d,P<0.05;觀察組、對照組住院費用分別為(3178.5±256.8)d、(4614.2±353.6)d,P<0.05。
2.2 不良情緒對比 觀察組、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43.8±5.1)分、(53.4±5.3)分,P<0.05;觀察組、對照組SDS評分分別為(42.5±4.5)分、(51.8±5.0)分,P<0.05。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2%,優于對照組的80.8%,P<0.05。
3 小結
自發性氣胸是一種胸腔完整性受到破壞后氣體進入胸腔出現的疾病,患者主要變形為胸悶、氣促、咳嗽、心悸等癥狀,在治療同時采用良好的護理措施非常重要。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護理方法有具體的護理方案和時間,通過對入院診斷、指導、檢查、藥物、健康教育等護理,護理人員按照護理路徑表操作,充分了解護理計劃和目標,從而使自己參與整個護理流程,減少遺漏情況發生;同時能夠調動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促進患者溝通,改善護患關系,從而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加英,施曉芳,何靜等.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自發性氣胸手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3,12(1):82-83.
[2] 吳芳玉.臨床護理路徑對微創治療自發性氣胸患者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3,26(1):146-147.
[3] 楊婉娜,陳潔,李春燕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自發性氣胸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09(19):1733-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