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澤華 欒淞婷


[摘? ? 要] 旅游產業集群是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其發展質量和水平,對一個區域全域旅游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有重大影響;本文從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進行分析,提出吉林市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關鍵詞] 旅游業;旅游產品結構;旅游產業集群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1. 056
[中圖分類號] F592.7?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21- 0135- 03
1? ? ? 研究背景
吉林市以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蘊,構成了其特有的旅游產業發展特征。長時間以來,吉林市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這一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特別是在圍繞 “旅游文化名城”“新型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市”的城市發展定位來打造城市,按照消費要大眾化、需求要品質化、發展要全域化、產業要現代化、競爭要具國際化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旅游業提檔升級,旅游要素正逐步連點成鏈,構建“6411”產業體系,制定了《吉林市“十三五”暨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旅游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提倡旅游產業的優質發展、全域發展、綠色發展、整體發展、快速發展。
旅游產業集群作為一種區域旅游發展的戰略手段,是全域旅游發展的“策源地”,其發展質量和水平,將會直接影響該區域全域旅游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有效指導區域的旅游發展。同時,通過將資源共享效應有效發揮,進而形成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有效阻止旅游業整體衰退,最終提升區域的旅游競爭力。
2? ? ? 吉林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2.1? ?游客數穩步提升、實現收入逐年提高
表1為吉林市2016年至2018年三個年度的接待游客數及實現收入情況,可以看出,2016年,吉林市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 808.5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2.14億元,到了2017年,全年接待旅游者4 476.75萬人次,同比增長17.54%,并且占全省的27%;實現旅游收入678.15億元,同比增長25.09%,占全省的23%;2018年全年接待旅游者增至5 083.18萬人次,同比增長13.55%,占全省26.42%;實現旅游收入801.13億元,同比增長18.13%,占全省22.84%。2018年,省外游客有大幅度增長,首次超過省內游客,占比達到57%,說明我市旅游市場影響力持續擴大。吉林市旅游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2? ?政府大力支持旅游產業發展
2016-2018年全市計劃續建、新建重點旅游項目33個,并在投資方面已完成57.2億元。通過制定符合相關要求的投資計劃,已經有38個旅游投資項目入庫,包括4個城區、開發區以及5個縣(市)。為了整體帶動重點旅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其中48個具有儲備較大的項目。吉林市相關機關部門主持舉辦多項節日和賽事活動,并為區域旅游發展做了重大規劃建設。具體內容可參看表2。
2.3? ?節慶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顯著提高
吉林市節慶品牌知名度逐年提高,特別是以開江魚美食節、松花湖休閑度假節、白樺紅葉節和霧凇冰雪節為代表的四大節慶活動。通過百余項,如吉林市冰雪日啟動儀式、“中國北大壺”論壇、國際冰上龍舟錦標賽等冰雪旅游特色活動,并推出滿族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滿韻清風”,提升城市整體旅游文化魅力。
吉林市宣傳途徑也更加豐富。除之前的通過電臺、電視臺,外報紙雜志、廣告牌,LED屏,各類門戶網站營銷路徑,還增加了以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等自媒體網絡,實地切入重點客源地參與其中旅游展會及交流、推介活動,規劃精品旅游線路等途徑。同時,吉林市也出現在國家各種排名的榜單上,如在吉林市以排名第一與杭州、南京共同在“第三屆百度目的地旅游行業峰會”上被評為“百度2017年最具影響力旅游城市”;在中國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競爭力排行中位列第二名,在中國滑雪旅游度假區競爭力十強獎中,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北大壺滑雪度假區分列第二、四位,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冰雪旅游節事活動評比,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排名第二位。
2.4? ?假日經濟日益繁榮
近年來,假日短途旅游興起,吉林市針對春節“黃金周”、五一小長假、國慶節等重要節假日的游客流量明顯增大這一特點,推出品江魚、賞紅葉等多條精品線路,精心安排各項節慶活動,蛟河的紅葉谷、樺甸的白樺林、神農溫泉、豐滿的朱雀山及圣鑫莊園、松花湖、永吉的北大壺等景區成為假日期間旅游熱點,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有較大增幅。
3? ? ? 吉林市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3.1? ?基礎設施、公用設施一體化、便利化水平較低
伴隨吉林市經濟的發展以及吉林市政府的加大投入,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不斷完善,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的增多直接導致自駕游情況大幅提高,每到節假日道路交通擁堵現象嚴重,景區周邊停車位少而難找,景區指示牌不明顯,周邊客源城市的通車存在著線路少、通車數量少的問題,景區與景區、景區與城市之間的通達性不夠好,部分景區公廁等功能不完善,這些問題會直接導致景區接待能力不足,進而制約吉林市旅游產業整體進步。
3.2? ?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滯后
以酒店住宿方面和旅行社方面為例,吉林市星級酒店數量較少,截止2017年有20家左右,大多集中在豐滿區和船營區,個別酒店房間數量少,無法滿足大量游客住宿需要,并且星級酒店的配套設施不達標,整體接待水平有待提高。旅行社方面,大部分旅行社只注重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旅游,而忽略春季秋季的旅游活動,旅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高端的復合型人才緊缺,無法滿足旅游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3.3? ?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較弱
雖然通過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節慶活動、體育賽事等使吉林市在國內知名度有所提高,但就目前來講,從旅游產品開發角度看,具備知名度高、吸納力強、帶動力大的特點的5A級景區還屬空白,4A景區也只有松花湖、北大湖、拉法山、北山風景區4家。
3.4? ?“旅游+”相關產業融合度不夠
旅游產業與健康、航空、信息、新材料和先進裝備作為吉林市的六大新興產業,橫向融合動力不足;縱向與汽車、化工、休閑旅游農業、體育旅游等支柱產業沒有形成體系,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亟待提升。
4? ? ? 適合吉林市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模式
4.1? ?旅游目的地系統集群化模式
旅游目的地系統集群化模式主要以景區、度假區、城市、小鎮、產業區、經濟帶等為載體,這種模式主要有城市核心型、景區主體型、區域復合型和產業聚集型四種形式。依據吉林市的地理特征,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特性,景區主體型和區域復合型適用吉林市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
首先,景區主體型的關鍵是將幾個著名旅游區為基礎和核心,從而形成的旅游產業聚集區,在提升吸引力基礎上形成具有復合的、聚集的、可持續的特性的發展趨勢,如吉林市松花湖、霧凇島、朱雀山、拉法山等景區;其次,區域復合型是在旅游市區縣、旅游鄉鎮,發展為以休閑旅游、游憩等方式集聚成的旅游目的地,如吉林市圣德溫泉小鎮、北大壺體育旅游度假區等。
4.2? ?專業化集群化模式
專業化集群化模式以某一種行業為主力,通過相關企業的聚集形成的規模間接地帶動該行業人員、技術、配套設施的集合和發展,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發展集合,這是一種專業的、主題鮮明的產業集群。適合于這種模式的,如溫泉、滑雪、養生等行業,適合吉林市旅游產業集群形成。
4.3? ?立體網絡集群化模式
立體化網絡化集群化模式是多產業融合、多業態布局、多點支撐、立體網絡化結構的旅游綜合集群體。這種模式是將旅游與城市區域的其他產業相融合,以此為基礎進行聚集,以旅游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多產業、立體網絡型產業集群。適合于這種集群化模式的,與吉林市政府提出的“6411”產業體系相適應,發揮“旅游+”整合、帶動功能,持續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紅色旅游、工業旅游和鄉村旅游。
5? ? ? 吉林市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5.1? ?堅持政府主導型戰略,規劃先行、統籌合作
一要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構建科學完備的旅游發展規劃體系。二要圍繞“霧凇冰雪、自然山水、休閑養生、歷史文化”四大旅游資源,推動新建項目開工、續建項目運營、招商項目落地,豐富產品供給,形成產業支撐。三要繼續整合旅游資源,構成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將多樣化、常態化、全季節性特點有效突出的旅游產品。四要滿足游客旅游常態的各方面需要,改善和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公共服務短板。五要以“旅游文化名城”為目標,在原有宣傳營銷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全民參與、開拓市場,繼續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形象。六要理順旅游業管理體制機制,搭建開發建設融資平臺,為推動旅游業全面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管理運營支撐。
5.2? ?加強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工業”“旅游+體育”等多種業態的旅游融合發展,持續推動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目的地整體旅游環境,加快項目建設,營造旅游氛圍,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實現旅游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是發展全域旅游的主要目的所在。發展紅色旅游,支持樺甸楊靖宇密營、磐石紅石砬子、蛟河拉新戰役等紅色景區建設;推進工業旅游發展,計劃創建工業旅游示范點;促進休閑農業旅游發展,設計有農業特色的精品線路,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并為發展綜合農業、為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旅游產業集群。
5.3? ?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
大力宣傳“中國最美冰雪溫泉帶”旅游特色,推動溫泉產業發展。在神農溫泉、白樺林家溫泉建設基礎上,加強整體水平升級和溫泉小鎮建設;建設溫泉度假區,繼而推進溫泉產業與冰雪游玩、健康養生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將四季節慶,開江魚美食節、松花湖休閑度假節、白樺紅葉節和霧凇冰雪節不再視作單一個體,而是與國際商貿、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并通過綜合性節慶盛會,展示吉林市特有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推動節慶產業鏈向廣度和深度延伸。
5.4? ?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推動集群化發展
傳統的單一的旅游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游客和旅游發展的需要,以已經發展成熟的、具有一定形象力的旅游產品為基礎,持續規劃發展將度假、商務會議、競技體育、農業生態、娛樂等旅游資源融合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提升旅游產品參與程度,發揮吉林市旅游的局部和整體優勢,并有機結合,避免旅游產品的重復和雷同,增強旅游特點,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形成旅游產業區域。
主要參考文獻
[1]彭燦.昆明市旅游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及優化路徑[J].財訊,2017(1):102-103.
[2]湯星星.基于需求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3.
[3]宋麗娜.淺析山西省旅游產品結構調整[D].太原:山西大學,2011.
[4]于蓬蓬.吉林市旅游產品現狀調查與開發前景[J].統計與管理,2017(12):39-40.
[5]常龍,曲芮萱.吉林市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1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