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玲 張春玲


[摘? ? 要] 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不僅受到企業本身的影響,而且受到區域創新系統的影響,因此本文針對企業內部與區域創新系統兩方面的不同角度,提出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的對策,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
[關鍵詞] 區域創新系統;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對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1. 060
[中圖分類號] F276.3?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21- 0144- 02
0? ? ? 引? ? 言
區域創新系統(RIS)是由政府、企業、科研及中介機構等行為主體,為使一定區域及政治環境內的創新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相互合作、依存的空間結構體系,它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基礎條件。
1? ? ? 創新型中小企業
創新型中小企業是由創新能力與企業規模大小共同定義的概念[1]。首先,企業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高水平管理實現的高盈利能力以及逐漸增強的創新能力;其次,中小企業的經營、資產、員工規模等方面在自身所在的行業內與大企業相比較而言均較小。因此,創新型中小企業就是規模中等且具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高盈利能力以及不斷創新的企業,并且它是RIS的重要組成部分[2]。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地位得到不斷提升,但由于企業成長過程中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狀況受到威脅。根據統計資料,美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7年,而占據我國企業99%以上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有2.5年左右,因此更應該關注中小企業的成長。
2? ? ? 內部對策
根據研究發現RIS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與企業內部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與持續發展能力密切相關,本部分針對這三個方面提出增強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力的合理化對策。
2.1? ?強化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對于所有類型的企業成長都至關重要,因此創新型中小企業要想獲得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積極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與管理創新。企業擁有行之有效、獨具特色且與當代科技發展相適應的獨特企業文化,是支撐創新型中小企業在RIS中得以平穩、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在良好企業文化氛圍中對管理方法、模式、制度等進行創新,使物質技術可以轉化為新產品或者新技術,并在市場中進行推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要想維持其核心競爭力必須進行管理創新。
(2)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企業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主要依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良好的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得以生存,并且優于其他企業的保證。創新型中小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的方法有兩種: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從企業外部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內化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進一步再創新得到新技術,這種方法僅針對在一段時期內可以通過引進技術進行發展的企業;②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相互合作進行技術創新:企業提供生產場所、研究資金支持,大學為企業和研究機構輸送創新型人才,研究機構為企業提供創新技術,三方形成優勢互補,創建技術創新之路[3]。
2.2?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為了克服與外部協調相關創新問題時發生不協調現象,而進行的有利于減少交易費用、提升創新效率的企業活動。
(1)根據企業現狀選擇合適的自主創新方式。自主創新包含原始性創新(進行自主發明創造)、集成創新(綜合相關技術成果形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內化后再創新)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對應企業發展階段的情況如表表 1所示。
(2)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人才是RIS中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源泉。首先,建立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充分推動創新人才的創新進程,營造良好的企業創新氛圍;其次,通過外部引進或者內部選拔、培養等方式,產生創新型中小企業所需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2.3? ?提高可持續增長能力
可持續增長能力是企業生命活力與企業壽命的體現,三者之間成正相關關系。
(1)積累企業資本。企業資本包含物質與知識兩種資本,其中,知識資本是企業的核心資本,物質資本是企業發展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4]。知識可以改變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因此企業需要積累知識與物質資本,提高其可持續增長能力。
(2)全方位有效整合資源。RIS中創新型中小企業由于缺乏明確的投資方向、產業結構等,導致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因此,要明晰企業的投資方向,合理化、創新化產業結構,全方位有效整合企業的各項資源,發揮各方優勢,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3? ? ? 外部對策
根據研究發現,在RIS中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不僅受到企業自身的影響,而且會受到整個RIS中各方因素的影響。本部分針對RIS、企業集群、區域創新網絡三方面提出增強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力的合理化對策。
3.1? ?完善RIS環境
RIS環境通過影響本區域的創新能力,進而影響本區域內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需要完善RIS環境,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1)政府積極引導。基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影響的考慮,政府應該積極支持引導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政府不僅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狀況調整優惠扶持政策,還需要根據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不同引導,達到真正為企業提供良好創新環境的目的。
(2)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企業只有在感受到公平時,才會進行主動的競爭,進而產生自主創新意識。目前創新型中小企業會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行業準入、稅收與國家創新資金投入等方面感受到不公平,進而產生企業不積極主動創新的后果。因此,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環境,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3.2? ?構建企業集群
對位于RIS中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企業集群是為其提供生存空間的區域創新網絡。在RIS中應該根據區域內已經存在的產業結構,通過專業化分工,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且密切聯系的企業集群。進一步,為了避免同構化現象的發生,應將本地區的特色與優勢考慮在內,形成具有鮮明特征、獨具一格的企業集群。
為了壯大企業集群,首先,企業應激勵每一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創新,并且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寬容對待失敗;其次,積極培育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中介機構,以便在企業集群中實現資源、信息的實時共享;最后,緊緊抓住技術創新,來發展企業集群。
3.3? ?建設完整的區域創新網絡
現階段企業很難在其內部創建完整的創新活動價值鏈,只能依靠與其他組織,形成一個如圖 1所示的區域創新網絡,從而解決企業創新發展的問題。區域創新網絡里各組織的職能如下:大學,為企業創新提供相應的技術、知識支持,經企業運用后轉變為產品等;政府,主要對企業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規范,起到管理、參與區域創新網絡的目的;金融機構,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促進企業發展與創新;中介服務機構,主要為企業與提供技術方牽線搭橋,輔助創新活動的產生;企業,直接參與創新的行為主體,通過區域創新網絡降低交易成本,增強企業與其他RIS進行競爭的能力。因此,建設完整的區域創新網絡,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會起到促進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韓曉明,范德成. 區域創新環境對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及促進對策[J]. 現代管理科學,2010(5):64-65.
[2]張玉明,王英姿. 區域創新網絡與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的實證研究[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3):12-18.
[3]李森森,劉德勝. 企業集群、區域創新網絡與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J]. 東岳論叢,2014,35(1):145-151.
[4]顧修斌. 區域創新網絡對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