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姝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效果探討
張 姝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探討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從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中隨機選取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些患者均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比較治療前后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的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深度(AL)、出血指數(BI)和患牙松動的情況。結果:治療后1個月、3個月,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的BI、AL、PD均小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這76例患者中患牙無松動的患者占比高于其治療前,其中Ⅰ度、Ⅱ度、Ⅲ度患牙松動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改善其牙周狀況和患牙松動的情況。
侵襲性牙周炎;牙周基礎治療;探診深度;附著喪失深度;出血指數
侵襲性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發生原因十分復雜,與微生物感染、吸煙、口腔衛生習慣、遺傳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牙周組織受損、患牙松動、移位、脫離等,其咀嚼功能、發音功能和牙齒美觀可受到嚴重的影響。有研究指出,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探討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對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76例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1)臨床表現符合侵襲性牙周炎的診斷標準。2)近3個月內未使用過抗生素、未接受過正畸治療和牙周治療。3)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合并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或精神疾病。2)合并有語言障礙或聽力障礙。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從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中隨機選取76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31例;其年齡為23~48歲,平均年齡(33.43±1.58)歲。
對這76例患者均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1)控制急性炎癥反應。對急性發作期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控制急性炎癥反應的處理,包括采用維生素C、阿莫西林、甲硝唑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使用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其患牙的牙周袋進行沖洗和在其患牙的牙周袋內涂抹鹽酸米諾環素軟膏等。2)清除致病因子。有效控制患者患牙牙周的急性炎癥反應后,對其患牙牙周的實際情況進行探查,然后使用潔治器械清除其患牙的齦上菌斑、牙石,磨光其患牙的牙面。采用齦下刮治器刮除其患牙牙周袋內根面上的菌斑、牙石,對其患牙的外形進行磨改。3)固定松動的患牙。采用舌側牙周夾板固定松動的患牙。完成患牙固定后的前3個月,為患者每個月復查1次,之后每3個月為其復查1次。4)健康宣教。通過開辦健康知識講座、播放健康宣教視頻、發放健康宣教手冊等方式向患者介紹侵襲性牙周炎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和治療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和口腔衛生保健指導。
1)在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3個月,對患者患牙的牙周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其患牙牙周的探診深度(PD)、附著喪失深度(AL)、出血指數(BI)等。2)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評估患者患牙松動的情況[2]。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BI、AL、PD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牙松動度用n和%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1個月、3個月,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的BI、AL、PD均小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1870,P=0.0 0 0 2;t=1 2.6 0 9 4,P=0.0 0 1 8;t=2 1.4 7 5 2,P=0.0000)。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BI、AL、PD的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BI、AL、PD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BI(%) AL(mm) PD(mm)治療前 3.92±0.52 4.12±0.78 5.34±0.67治療1個月 2.28±0.41△ 3.81±0.61△ 3.45±0.47△治療3個月 1.92±0.32△ 3.34±0.52△ 3.10±0.40△
治療后3個月,這76例患者中患牙無松動的患者占比高于其治療前,其中患牙Ⅰ度松動、Ⅱ度松動、Ⅲ度松動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這76例患者患牙松動度的比較[n(%)]
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在全球 侵襲性牙周炎的發病率為0.1%~5.0%。不同的地區、種族之間侵襲性牙周炎發病率的差異較大。侵襲性牙周炎主要是由于感染放線菌引起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牙周組織受損、患牙松動、移位、脫離等,其咀嚼功能、發音功能和牙齒美觀可受到嚴重的影響。有學者指出,成功治療侵襲性牙周炎的關鍵在于早診斷、早治療,抑制牙周內致病微生物的生長,營造健康的牙周環境。近年來,隨著口腔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如何有效地治療侵襲性牙周炎已成為臨床上的研究熱點。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是臨床上治療侵襲性牙周炎的常用方法。牙周基礎治療作為牙周系統治療的初期階段,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周的炎癥反應。白君莉等[4]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接受牙周基礎治療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其患牙牙周的探診深度、菌斑指數、出血指數、附著喪失深度和患牙松動程度等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崔穎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其各項牙周相關指標。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1個月、3個月,這76例患者患牙牙周的BI、AL、PD均小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這76例患者中患牙無松動的患者占比高于其治療前,其中Ⅰ度、Ⅱ度、Ⅲ度患牙松動的患者占比均低于其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金鳳等[5]的文獻報道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改善其牙周狀況和患牙松動的情況。
[1] 張利輝,陳小思,吳滿花,等.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分析與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8):1139-1141,1145.
[2] 劉立亞.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120,121.
[3] 楊鳳蓮,斯琴高娃.兩種不同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療效觀察與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6,25(2):75-77.
[4] 白君莉.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近期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2):975-976.
[5] 崔穎.牙周基礎治療在侵襲性牙周炎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4):158.
[6] 李金鳳.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89-90.
R781.4+2
B
2095-7629-(2017)20-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