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婉璐
摘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思想政治工作是必須要做的重點工作,而思政工作的核心便是以人為本。在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聽員工之所求,想員工之所想,才能真正將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本文以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為研究基點,論述以人為本創新企業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則,并研究以人為本創新企業思政工作的基本方式,以驗證在企業思政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可行性。
關鍵詞: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
前言:對于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來說,人都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企業也不例外,人是企業達成最終生產目標的重要動力,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想要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益,就必須要充分尊重員工,并在此基礎上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也是企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的。企業中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人員需要在工作過程中將思政工作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結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更好的完成思政工作。
一、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情況
現階段,企業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挑戰與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輿論的傳播速度不斷提升,傳播范圍也日益擴大,互聯網逐漸在人們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使得企業中傳統的思政信息逐漸喪失了原本優勢。
第二,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企業中員工的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員工的文化層次與專業素質提升的非常快,新時代的年輕員工有更加旺盛的求知欲,獨立思考能力相對較強,思維跳躍,在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越來越多元化。
第三,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發展,企業中員工會受到買房、看病、教育、物價等方面的影響,造成企業與社會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思政工作所面臨的局面更加復雜,任務也更加艱巨[1]。
第四,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企業引進了很多新的設備與技術,這些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運用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新技術的應用規范也日漸增加,這使得企業中的一部分員工覺得自身技能已經跟不上企業的發展要求,進而在融合企業文化時產生“不適應癥”。
二、以人為本創新企業思政工作的原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企業在面對眾多挑戰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基本原則:
(一)人是進行思政工作的基礎
在企業建設過程中,要做好思政工作,就需要將人作為根本點。對于一個企業的思政工作人員來說,尊重員工的發展,使員工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才能贏得企業職工的支持,發揮每個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員工個人價值與企業愿景的和諧統一發展。
(二)人是進行思政工作的保證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人是我們最大的資產,要使員工有成就,管理人員就要把勞動力看作是一種核心資源,管理人員承擔的就是使我發揮效用的責任。”從事思政工作,首先要充分相信員工,不以控制和約束員工為主要管理手段,而應融入以人為本理念,不斷激發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員工的創造性與主動性,有效將人這一“核心資源”,轉化為高效的生產力。之后,還要將企業員工團結起來,只有團結才能夠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
(三)人是檢驗思政工作的標準
企業進行思政工作的根本目的便是要將人解放出來,所以,對企業思政工作進行衡量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其否提升了員工生活,是否促進了企業發展。
三、以人為本創新企業思政工作的方式
(一)融合教育培訓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思政工作要得以有效開展和延伸,始終離不開教育培訓。新時期里,我們能做的,就是結合企業職工的新需求,不斷充實和豐富教育培訓的形式與內容,拓寬教育培訓的外延,激發員工的工作潛力。
第一,夯實普通教育。每個企業職工都是企業對外形象的一張名片,企業職工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文化素養、人文涵養需要良好的內在來養成,這離不開最基本的觀念教育培訓。企業需要在厘清自身發展愿景與目標后,從員工與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開設提升員工文化素養和人文涵養的課程,樹立起員工正確的思想觀念,遠離各方面的消極思想。
第二,強化職業道德。企業需要建立起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引導員工充分認識自身職業,讓員工意識到,是員工需要工作,而并非工作需要員工,所以,員工必須有職業危機意識[3]。除此之外,企業還需要注重員工的誠實、團結、守信、奉獻等優秀的精神品質,以更好的完成未來工作。
第三,專業技能培訓。依托企業發展需求和前景規劃,有規劃、分層次、重內容地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技能培訓的目的應是為企業培訓能“為我所用”的專業型、綜合型人才,以治愈在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員工的各種“不適癥”,有效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對外競爭力。
(二)融合人文關懷
第一,提升員工歸屬感。員工的“歸屬感”來自于對企業的信任,首先便要為其營造像家一樣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除了硬件的設施外,更為重要是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相處,這便需要我們借助于多彩多元的企業文化活動來融合企業員工,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同時,“歸屬感”的形成,離不開對員工工作、生活的真正關心、扶持與幫助。
第二,提升員工自我價值。新時期的企業員工更多的關注自我價值的體現。好的前景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祈盼與目標,讓他們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在企業中,人文關懷就是企業對員工自身價值的認同,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比物質激勵更加有效。社會的不斷發展使企業員工的需求也不僅僅滿足于物質層面,還在尋求自身的自我價值[4]。因此,企業需要給予員工充分的關懷,從入職的職業生涯規劃,再到透明公正的平臺提升,每一步均應做到尊重員工發展需要。
第三,提升員工個人利益。員工利益的提升,也就是企業慣用的“效益留人”。今時今日,我們所說的效益留人,不僅僅停留于工資待遇的提升,而是應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效益激勵機制,以有效的機制激發無限的工作激情與熱情。
(三)融合創新方法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企業中的思政工作主要是以單方面說教的形式進行的,強調的是員工的服從意識,思政工作者也是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來開展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缺乏與員工之間情感溝通與交流的方法已不適應企業發展,甚至還會激發起員工的逆反情緒[5]。因此,在新時期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將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的發展理念,尋求創新的工作方法。
第一,融入新興傳媒。網絡、微博、微信等新興傳媒正飛速發展,且深入影響著各個時代的企業員工。在企業思政工作中引入網絡、微博、微信等新興傳媒,建立企業溝通交流平臺,積極開展雙向交流的新領域,已成為思政工作新趨勢、新潮流。新傳媒能更快捷地聽取多方意見與建議,了解企業員工的需求與現狀,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加順利的開展。
第二,融入即時教育。打破傳統定時定點的教育模式,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將各種時機充分利用起來,將黨的思想與政策灌輸到員工思想中。有了新興傳媒的介入,思政工作也變得可以隨時、隨機、隨處開展,不受時間、地區和空間的影響,而且,即時性的教育效果更好,員工更容易接受,覆蓋面也更為廣泛。
第三,融入自媒體模式。讓員工充分利用手中的手機,發揮自媒體的功效與作用,將身邊的人、事、圖等上傳到新興傳媒,站在員工的視覺,吸引員工的關注,調動員工參與互動交流,營造和諧、自由、民主的溝通模式,增強員工自覺參與思政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員工既是思政工作的發起人,也是思政工作的參與者和傳播者。
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企業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這是企業當前的首要任務。企業應順應時代發展步伐,在新形勢下,不斷運用新的工作方法,了解員工所需所想,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保障員工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員工凝聚起來,成為企業發展與改革最有力的推動,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新科.新形勢下提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論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建構[J].學理論,2014,30:293-294.
[2]楊成.以人為本培養凝聚力——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搞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商品與質量,2010,S8:114.
[3]王群.論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以濟南市部分企業為例[J].黑河學刊,2013,11:58-60.
[4]申維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推進企業科學發展——在第七屆中國企業文化論壇上的講話[J].中外企業文化,2012,09:6-11.
[5]劉鵬輝.淺談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如何抓住機遇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經營管理者,2014,23: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