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一、調研背景
2017年,隨著國家、省、市級出臺的一系列促進STEAM創客教育發展的政策,創新教育的先鋒隊伍不斷壯大,與此同時,STEAM創客教育也經歷了從小區域萌芽到全國中小學校重視并落地實施的發展態勢。為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及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培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始開展例如機器人課程,3D打印技術等創客課程。
二、問題提出
由于課程本身是完全新的,中小學一時并沒有專業的老師以及設備去給學生上課,于是只能外聘教師來講解,在此類課程開展之初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我作為聽課老師,通過短短的一學期的課程觀察,發現最直觀的問題是選修課程的人數在不斷減少,目前人數已有最初的50人減少到20人不足。
三、調研目的
為了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此課程,同時也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參與到機器人課堂中來,針對上課人數不斷減少這個問題,我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與分析。
四、調研對象
選修機器人課程的三四年級的學生;中途放棄選修課程的學生;組織開展課程的老師;參加課程學生的班主任老師。
五、調研方法
此次調查采用個別訪問,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人群多方面進行了解。
六、調研內容
(一)對課程組織者進行訪問(個別訪問)
1.學校開展此課程的目的是什么?
2.期望課程結束達到的效果是什么?
3.選修課程的學生是否有嚴格的簽到制度來保證上課人數?
4.學校除了開展機器人課程還有哪些社團,時間上是否有沖突?
(二)對學生班主任進行訪問(個別訪問)
1.你認為學校開展的這些社團活動有意義嗎?
2.你班級上選修機器人課程的學生,之后有一直去上課嗎?
3.如果說學生的作業沒有完成,你會讓學生去上社團課嗎?
(三)對中途停止上課的學生進行訪問(個別訪問)
1.是什么原因導致你不繼續選修機器人課程了呢?
2.你想象的機器人課程是什么樣子的呢?
(四)對一直跟著上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下面顯示問卷關鍵問題部分)
1. 一直跟著老師上機器人課的原因是什么?
A. 對機器人課程本身非常感興趣
B. 不想上其他社團課,也不想在班級呆著
C. 上機器人課可以獲得獎勵
D. 好朋友選擇這個課了,我也和他一起選這個課
E. 其他-----
2. 你最喜歡機器人課程中的哪部分內容?
A. 模型拼裝(如機器狗拼裝)
B. 機械結構 (齒輪和皮帶傳動)
C. 電子元器件(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等等)
D. 圖像化編程(如自動感應燈)
E. 都不喜歡
3. 你希望機器人課程以哪種方式進行?
A. 全部由老師講授
B. 全部由自己根據課件學習
C. 結成小組合作探究
D. 老師布置任務,小組比賽進行
E. 其他------
4. 如果沒有最后的獎勵,你還會積極完成自己的作品嗎?
A. 一定會
B. 可能會
C. 一定不會
D. 可能不會
5. 你希望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嗎?
A.希望 B.不希望 C.都可以
6. 你希望一周可以上幾次機器人課?
A.一次 B.兩次 C.多于兩次
7. 你希望幾個同學一個小組?
A.自己一個人一組
B.兩,三個人一組
C.四,五個人一組
D.六人及更多人一組
七調研結果及分析
(一)問卷的結果顯示
(二)訪問結果分析
從訪問的回答看來,人數減少的原因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學校開展此課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機器人的興趣,從中選取有潛力的學生,進一步培訓來參加各種機器人競賽。所以說課程的進行并沒有強制性,完全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沒有了制度的約束,上課的人數也難以控制。
2. 班主任以及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些是課外活動,一切都要建立在完成學業作業的基礎上才可以去參加這些社團課程,當學生沒有按時完成當天的任務時是不能參加這些社團課的。
3. 有的學生上了一兩次課后就感覺機器人課程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有機器人參與互動的課程,漸漸覺得無趣便停止繼續上課。
4. 有的學生反映五六個人一個小組,組內有的學生自顧自的去拼裝,完成任務,自己根本插不上手,沒有參與合作的愉悅感,自己有的想法也不能得以實施,感到很沮喪。
5. 有的學生覺得前期模型拼裝課程比較有意思,而后期的程序編寫課程則有些枯燥和乏味,也有一定難度,所以不想繼續學習。
6. 有的同學說有幾次課自己做出了作品,但是沒有機會(時間)展示,感覺沒有成就感,所以不想繼續學習。
綜上所述,由于課程沒有強制性,完全由學生做主的課堂,人數確實很難控制,學生很容易因為老師不注意的細節問題而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安排好自己的教學活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八、問題解決建議
針對上述反應出的這些問題,給出以下建議:
1.劃分學習小組,每組三到四人,并設置小組長;
2.設置小組加分制,每次根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相應的加分與減分,課程進行到最后,小組根據分數的高低排名進行獎勵。
3.對于課堂設置簽到,不到要請假,無故不到課堂的小組整體減分;三次不到課堂的人員不再進行管理,默認退出機器人課堂學習。
4.上課過程中,學生更加喜歡小組探究,若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盡量減少按部就班的講解,多給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多安排一些半開放性的活動任務,只有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創造,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動手能力。
5.大多數的同學更喜歡模型拼裝部分的課程內容,覺得程序編寫沒有意思,所以要讓學生將程序與拼裝模型結合起來,了解編寫的程序目的在于控制自己的拼裝模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編寫程序的興趣。
6.前期模型拼裝的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點較少,課程可以設置為一周一次,之后程序編寫的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點較多,聯系比較緊密,此時課程最好設置為一周兩次,便于學生知識的銜接學習。
7.對于小學生來說,他自身對于機器人感興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興趣的培養也要靠教師的引導。比如完善評價獎勵機制,可以考慮學生們對什么獎品感興趣,或者是同學與老師真誠的贊美與表揚也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一些外界的刺激(外部動機)來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總結
國家、省、市級出臺的一系列促進STEAM創客教育發展的政策目的在于培養大量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才,課程開展要本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優勢來選擇的,不能具有強迫性,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但若沒有強制性的課堂紀律管理,有興趣的學生也可能不重視,而且就機器人課程本身的內容而言,每一節課之間的關聯比較緊密,如果缺課幾次很可能就很難繼續學習之后的課程,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可能,使有興趣的同學繼續保持,沒有興趣的同學,培養他們的興趣,從而完整的上完這門課程,而不能任其發展。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機器人的學習興趣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調研報告也給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