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 / 張迪
車型:2012年新朗逸,配置 1.6 L發動機。
行駛里程:15618km。
VIN: LSVNN6188C2××××××。
故障現象:安全氣囊燈常亮,如圖1所示。

圖1 故障現象
故障數據:B1001B 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高。
B1001A 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低。
故障診斷:安全氣囊系統主要由碰撞傳感器、安全氣囊控制單元、SRS指示燈和氣囊組件四部分組成,另外還有相互連接的氣囊線束等。安全氣囊的使用明顯提高了汽車的被動安全性,而引起安全氣囊系統故障的原因大體為控制單元及編碼、線路、安全氣囊單元本身以及控制單元外部供電接地、數據總線干擾等因素。
可能的故障原因: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高或過低。可能原因1:駕駛員側安全氣囊本身或連接線路斷路或短路。可能原因2:安全氣囊控制單元連接插頭或插接件接觸不良。可能原因3:線路短路虛接造成電阻值過低,線路斷路則會造成電阻值過高。
檢查車輛及控制單元供電、接地、保險絲未發現異常。按安全氣囊操作規程測量安全氣囊線路,需拆下蓄電池負極線并斷開相連接的控制單元,不能使用萬用表直接對安全氣囊或線路部分帶電測量。在對線路進行測量時,需斷開所有控制單元引爆裝置,只對線路單獨測量。依據診斷設備VAS6150A ,使用ODIS診斷系統對故障碼及安全氣囊系統分析數據測量值驗證。
通過排查/診斷之后最終確定的故障原因是組合開關插頭氣囊連接部分線束插頭T41/7處黃色線卡出廠未壓制到位,線束T41/7處有幾根銅絲與氣囊線路T41/8 白色處于非正常短接情況,經維修處理后解決。
故障點照片如圖2所示。

圖2 故障點
檢測維修安全氣囊系統故障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診斷設備VAS6150 A或VAS6150B,讀取數據流可以發現主副安全氣囊阻值、安全帶開關、座椅占用、安全帶引爆裝置數值等是否正常,結合ELSA pro系統電路圖來判斷具體是哪個部位故障,通過使用VAS6356測量線路,最終準確判斷,找到故障點并解決,診斷過程如圖3~圖7所示。
至此維修人員對安全氣囊線束進行線路測量未發現問題,維修人員對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及其連接線束、氣囊滑環進行檢查或替代更換對比。但再次安裝后故障仍未解決,車輛故障碼變為B1001A 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低。

圖3 網絡布局圖

圖4 自診斷功能

圖5 故障碼

圖6 引導型功能

圖8 再次檢測的故障碼
于是針對故障碼及安全氣囊數據分析對線束再次測量,如圖8和圖9所示。
使用VAS6356 對車輛氣囊電路T41/8-J234T50/10測量,結果如圖10所示。
使用VAS6356對車輛氣囊電路T41/7-J234T50/11測量,結果如圖11所示。抖動線束及再次拔插開關插頭后電阻值發生變化,如圖12所示。
圖13和圖14中的紅色線或圓圈所示為此處處于非正常短接情況。 圖13是安全氣囊控制單元接頭,圖14是故障點位于組合開關圓圈處,因組合開關有線卡護套,故障點非常隱蔽。電路圖如圖15所示。

圖7 讀取安全氣囊測量值

圖9 再次讀取安全氣囊測量值

圖10 測量值1

圖11 測量值2

圖12 電阻值的變化

圖13 安全氣囊控制單元接頭

圖14 組合開關
故障原因為新車組合開關線束壓制過程中未將氣囊線束T41/7銅線插頭壓制到位,造成組合開關拔插后線束內T41/7處有幾根細銅絲與氣囊線路T41/8處于非正常短接情況,造成氣囊燈亮故障。線路電阻值不正常,經維修后正常。該故障案例故障點在組合開關線護套內非常隱蔽。
故障排除后測量數據如圖16和圖17所示。
故障總結:對安全氣囊故障處理時應讀取故障碼,測量數據。首先檢查蓄電池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正常的蓄電池電壓是保證控制單元及電器設備正常工作的前提。其次檢查線路插頭是否虛接或斷路,如報故障碼是電阻太大,一般是插頭脫落或斷路,經常遇到安裝內飾座椅擠壓線路造成報警;報電阻值太小多是線路插頭虛接,比如座椅底部插頭松動、安全帶燃爆裝置插頭松動等。逐步檢查故障件供電、接地、線路、關聯控制單元等,直到故障徹底解決。如更換安全氣囊,控制單元編碼可采用手動編碼或在線編碼解決。
本案例氣囊燈亮的故障原因是車輛安全氣囊控制單元連接線路部分出現故障,造成檢測到故障碼B1001B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高及 B1001A 駕駛員側安全氣囊引爆裝置電阻值過低。故障碼較明顯,但指向是從氣囊控制單元線路到安全氣囊本身都有可能。
使用診斷設備VAS6150A,在讀取的數據流中分析了數據流中存在這個不正常數據顯示,后續結合VAS6356測試儀進行了部件及線路檢查,最終將故障點鎖定在安全氣囊連接插頭處。通過對故障點線路T41/7處黃色線束插頭維修后使車輛安全氣囊燈亮的故障得到徹底解決。

圖16 故障排除后的測量值

圖15 電路圖

圖17 故障排除后的安全氣囊測量值
提示大家在維修安全氣囊故障時,充分利用診斷設備讀取相關數據流,做到有效判斷和驗證,及時解決車輛存在故障,提高一次維修合格率,提高客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