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賢東
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孫賢東
經濟法不僅是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現狀來講,很多學生都存在法律基礎知識薄弱,教學方法、手段單一,以及教材專業適用性較弱等問題的存在,不僅制約著高職院校經濟法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會給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社會經濟會高速發展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向實用性、多元化方向發展,為了全面適應其發展需求,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應加強改革創新,不僅要加強經濟法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其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優化學生專業知識結構,也能夠具備理想的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全面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也推動經濟法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科學選用教材。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授課效果,教師應選擇更適用的教材,其中的適用著重強調的是要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課程教學要求等方面相適應,真正做到深度適宜、分量得當,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比如,可以針對財經類院校學生參加注冊會計師的要求,選擇由相關協會主編的《經濟法》,其教材作為全國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的輔導教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除了日常教學運用,也可以應用到相應等級考試中。另外,若條件允許,還可以組織教師編寫更適合經濟法教學的教材,或者是對相關法律條文給予適當解釋,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探究提供一定便捷。(王寶娜.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1,(7):133-135.)
突出教學重難點。經濟法課程往往都會涉及到諸多法律法規,在實際授課中,不可能為學生一一做出詳細介紹,所以,要想取得理想教學效果,就要這對不同專業特點,實施有選擇、有重點的講解。比如,針對金融專業來講,就可以著重講解金融法、證券法等相關知識的講解,而會計專業則應對會計法等內容作出針對性講解。此外,還要結合具體授課內容,結合其輕重對學時作出科學分配,在公司法、物權法等內容的講解安排相對較多的課時,以此來將教學重難點充分突顯出來,幫助徐盛進一步優化經濟法體系,降低學習難度。
優化案例教學互動。恰當教學案例的引用,不論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是對授課效果的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若只是以單純的理論闡述、法條解釋,雖然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經濟法基礎理論知識,但師生之間卻缺乏必要交流,無法獲得深刻印象。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授課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重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王珺.教育信息化指引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創新——以《經濟法》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37):199-200.)
比如:針對銀廣夏事件來講,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上述公司的信息披露有準確掌握,充分明確懂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等方面的責任,也有助于學生良好職業情操的樹立,且能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上市公司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措施做出深入探究,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效率的全面提升。為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發現、整理身邊發生的各種真實案例,并將其科學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優化知識結構體系,達到預期教學發展目標。
加強討論教學互動。首先,應做好討論題設置。討論題目的設計要具備趣味性,在快速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之后,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懂得從不同層面來分析問題,不斷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在授課之前,應提前給學生布置準備好的討論題、案例,這樣學生就可以童工資料查找,來總結可以使用的法條,充分明確要達到的目標與要求,以此來確保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積累,從而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課堂討論中。比如,在進行“防范合同風險”方面的討論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從合同訂立、效力,以及履行等層面入手。(孫冬梅.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經濟法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11):48-50.)

其次,科學開展課堂討論。在具體討論中,教師應對討論節奏做出科學控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一些表現欲較強的學生過度占用課堂討論時間,也能夠引導學生緊緊圍繞中心議題,將自己的觀點簡潔流暢地表達出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質疑、啟發和提高。
最后,加強分析點評。科學、有效的分析總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將其錯誤觀點及時修正,積累更多適合自己的分析方法。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加強論文撰寫,在拓展其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寫作水平。但要注意討論式教學活動不應開展太長時間,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科學配合使用。
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首先,應加強課件設計。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信息更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實現圖文聲貌的科學整合,通過不同元素來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習興趣與效果;其次,應注重實踐性作業的布置。經濟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法理的精髓做出深入理解,且可以將其應用于實踐問題的分析解決中。為此,教師應以實例形式來布置作業,讓學生從案例某一角色的角度來探究實際問題,如,合同的起草,以及結合公司法修改公司章程等。使其在查閱法規過程中,對法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鍛煉能力的同時,也能夠輕松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此外,這樣的作業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完成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各高職院校經濟學方面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學改革創新,對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與成果,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促進學生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以及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求,積極引進更新穎、先進的教育理念、內容和方式,進而促進經濟法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吉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