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月6日文章,原題:從窩棚到理想住宅:一個村莊在中國向未來行進中的大躍升肖二茬(音)住在豬圈旁搖搖欲墜的棚屋內,這里距離京滬令人驚嘆的摩天大樓數千英里。幾根竹竿支撐著棚屋遍布裂縫的房頂,竹竿上掛著破舊蚊帳。小貓和小雞在屋里的泥土地面上跑來跑去。57歲的肖在中國與緬甸、老撾接壤的西南山區的山巔小村長大。作為北京根除第一人口大國極端貧困現象勃勃雄心攻勢的一部分,他是即將被異地安置的中國數百萬貧困民眾之一。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起的消除貧困戰中,數百萬曾經被邊緣化的農村居民將搬遷到由政府提供補貼的新家。一些人被遷到遙遠城市的住宅小區,多數人則遷往相對較近的農村安置點。其他減貧措施還包括提供貸款、促進旅游業發展,以及當地官員與貧困家庭結對幫扶等。
北京希望到2020年幫助3000萬民眾越過貧困線。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迅猛崛起已助數億民眾脫貧,但聯合國近期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農村人口貧困率仍至少為5.7%,西部一些地區高達10%。
中國當前的異地扶貧搬遷熱潮——2016年至2020年異地安置981萬人,正在全國22個省份如火如荼上演。仍明顯落后于富裕東部沿海地區的西部邊陲是重中之重。去年,貴州(中國最貧困省份之一)計劃從約3600個自然村寨異地搬遷75萬人。甘川黔三省計劃搬遷100多萬人,云南希望把約67.7萬人搬遷至近2800個新村。
肖二茬所在的與世隔絕的西雙版納山頂小村即是此類社區之一。去年11月初,當地100多名居民放棄山頂的舊宅后開始遷往新家——亮粉色的小樓。社區黨支書劉恒德(音)在已購置轉角沙發和純平電視的新家中喜不自禁,“以前我們只能到山下打水。如今家里用上自來水。”帶領記者參觀這個已有13戶人家入住的新建村莊時劉表示:“政府正幫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百姓過上更美好生活,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搬遷的村民們都支持消除貧困戰,并喜歡上二層樓新家。“小時候我住在密林里,那里到處是蟲子和水蛭且交通閉塞,很難吃上水、用上電”,30歲的農民李阿德(音)說,“如今(邊界對面的)緬甸人仍生活在相當于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時代,而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已得到改善。”
墨爾本大學的馬克·王(音)認為,習對扶貧工作的重視與其下鄉經歷有關,“他從心底深處了解中國農民,了解他們的心愿。”王曾質疑北京能否在如此短暫時間內徹底戰勝貧困。但鑒于習近平令人嘆服的政治才能、他決定將扶貧列為中國首要政治任務之一,所有這些都將推動全中國官員競相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王說,與極易引發爭議的開發搬遷相比,異地扶貧搬遷“最友好”,且“政府不想從你手中要任何東西。”
即便仍缺錢買家具,鋪了水泥地面的新家仍讓肖二茬心花怒放。“太好太好太好了!”年收入僅1935元的他眉開眼笑,“以前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房子。”▲
(作者湯姆·菲利普斯,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