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影響力增強,美國淪為亞洲局外人副題:貿易領域“中國化”或令北京抗衡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亞洲很多經濟體曾依賴美國,隨著中國后來居上,這些經濟體如今面臨轉折點。這一趨勢可能削弱華盛頓推進民主、自由市場的能力。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曾是二戰后幾十年亞洲國家的首要出口目的地。但近些年這種狀況變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后,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要多于對美國的。2016年該集團對華出口達1430億美元,比對美多出9%。
在日本,中國經濟影響力也不斷增加。2017年前11個月日本對華出口達13.38萬億日元(約合1180億美元),超過2014年全年。照此勢頭發展下去,華盛頓和北京在地區的力量平衡將生變。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KengoTahara研究了美中對亞洲國家的經濟影響。他使用經合組織數據,計算美中最終需求增加1%,會在多大程度上通過出口和其他渠道促進日本和東盟五大經濟體的實際GDP。研究發現,今后幾十年中國將絕對領先于美國,“到2030年,中國對東南亞和日本的經濟影響將是2015年的1.8倍,高出美國40%。”據他估算,到2030年中國需求增加1%將提升東盟GDP總額33億美元(兩倍于2015年),美國需求增加將僅提升19億美元。中國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在2015年已略超美國。
預計到2030年,美國對全球經濟仍更具影響力,需求增加1%會提升全球GDP529億美元,比中國高20%。但中國在亞洲將擁有絕對優勢。“美國打個噴嚏亞洲就得肺炎”的光景將成往事。
但“中國化”浪潮對相關國家可能是喜憂參半。對華貿易擴大會帶來好處,但若中國經濟下行,地區將首當其沖(受沖擊)。
美國的經濟力量曾是亞洲國家民主化的驅動力。但隨著北京影響力增強,華盛頓可能喪失影響力。▲
(作者IORIKAWATE,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