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中國人民銀行7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1399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07億美元,創2016年9月以來最高水平。
去年1月,中國外儲一度跌破3萬億大關,降至29982億美元。此后,外儲數據迎來近年來少有的“11連升”。據外匯局統計,2017年年末外儲較年初上升1294億美元,升幅為4.3%。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稱,2017年外匯規模上漲主因在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推動跨境資金流動更加穩定平衡。同時,國際收支形勢穩健也為外匯儲備規模連續穩步回升提供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曲強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持與中國經濟相匹配的外匯儲備有利于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不過,曲強也強調,“如果沒有大量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經濟不會有這么快這么好增長”。
外管局負責人表示,在全球經濟持續回暖帶來外需增長、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預期不斷改善的背景下,“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規模將保持平衡穩定”。曲強也預測,2018年外儲還將穩中有進。
與外儲數據表現同樣強勁的還有人民幣匯率。2018年開年以來,在岸人民幣連續多個交易日盤中均突破6.5關口。香港《南華早報》援引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的分析稱,鑒于人民幣升值,中國外匯儲備將很難下滑,“2018年情況依然會如此”。▲
環球時報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