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映丹


新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及教材編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賦予了教師無限的創造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學和教材觀念,樹立為教學服務的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數學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使用教材進行教學.以下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內容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面對的學生,無論是從地域、風俗習慣等情況都不盡相同,他們的認知水平也存在著差異.就是在同年級的班級與班級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差異.盡管在新一輪的課改中,要求“一標多本”,讓多樣化的教材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要求.但即使這樣,同一地區的教材也不可能適應每一所學校、每一名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靈活地對教材進行補充、調整.
(一)補充與刪減,讓教材更貼近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實際的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成效,有機地補充和刪減教學內容,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在北師大版第三冊的“統計——生日”這個課時的教學中,教材只設計了一個內容:統計班里同學的生日在什么季節,然后根據統計圖解決4個問題.一節課解決這個知識點時間還很充裕,而且這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這個知識點時,我補充了各同學生日的調查過程.首先,出示課前設計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春
夏
秋
冬
第一行是春季,第二行是夏季,第三行是秋季,第四行是冬季.然后,讓學生拿著自己的蠟燭(課前每人準備一支生日蠟燭)插在相應的表格中.最后,統計這些數據,把數據寫在黑板上的統計表里,再讓學生完成書本上的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
接著,我還設計了以下的一個教學內容.
二年級同學生日情況的統計表
季節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人數(單位:人)801004060
師:你們小組能很快把下面的統計表涂好嗎?(小組討論)
師:如果一格表示1個人,那么40個人要多少個格子來表示?(40個)你們認為怎么樣?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
然后讓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表意見(一格表示5人或者10人).自己選擇較好的方法把統計圖涂好.
設計這兩個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數學活動的機會、感興趣的事物和可操作的材料,使之作為學生探索的對象和內容,也能使數學教學具體、直觀、形象.
(二)整合與更新,吸引學生喜愛數學
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的時候,我先對課程標準、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完全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對教學目的、目標把握明確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在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五的乘法口訣”的教學中,教材是借助五環旗來進行學習的:1個“五環”就是1×5=5,口訣是一五得五;2個“五環”就是2×5=10,口訣是二五一十;……教材運用五環旗來學習“五的乘法口訣”,不僅因為“五環”里有5個圓環,教材編排的目的還在于讓學生知道五環旗是奧運會的會旗,了解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舉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時我沒有去掉這部分的內容,而是把這部分的內容放到學生練習上來,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反饋時再加以說明.而在新課導入部分,我借助“手”來學習“五的乘法口訣”:一只手有5根手指,1×5=5,口訣是一五得五;兩只手有10根手指,2×5=10,口訣是二五一十;……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利用“手”學習口訣,既形象又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原來他們的身上也藏有這么有趣的數學問題,引發學生去思考:我們身上還有其他數學問題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利用“手”求口訣時,可以為學生創造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里面通過伸手游戲,掌握口訣,達到靈活學習、調動課堂氣氛的目的,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數學的方式.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具
教材出版單位及市場所提供的教具、學具不一定能滿足真實的課堂需求.我依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學需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制作簡單的教具、學具.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巧妙地使用教具、學具,會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創造性地使用教具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具和學具,效果更為顯著.針對學生愛玩和好奇的心理特點,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準備一些適合于教材的教具、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拋硬幣”這節課時,教材設計了一個數學游戲:兩個人轉轉盤比數字誰的大.通過轉動轉盤隨機得到兩個數字,然后把這兩個數字擺在個位或十位再比較看誰的數更大.因為學具里設計的轉盤是不能動的,因此,在教學這個游戲時,我用撲克牌來代替轉盤.每人準備1~9及“Q”10張紙牌,“Q”代表數字“0”.然后同桌把紙牌放在一起,玩的時候每人每次任抽一張,抽兩次,把兩張牌放在不同數位上然后比誰的數大.用撲克來玩游戲,雖然程序基本一樣,但撲克比起轉盤更有吸引力.學生對撲克很感興趣,而且平常在學校教師是禁止玩的,而現在撲克竟然會成為學具,學生更覺得好奇、驚訝,使學生更有興趣投入到游戲中來.又如,為了鞏固乘法、除法運算,每天布置適量的口算練習是必需的,我們學校設計了用骰子來做作業.骰子分為①②號骰子,①上有數字1~6,②上有數字5~9.做口算作業時采用拋骰子,因為拋出的骰子所顯示的點數是隨機的,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不同的骰子,既神秘又好玩,讓學生寓作業于游戲之中,作業效果顯著.
三、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將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過分注重學生的分數,應將考試與其他評價方式有機結合,收集全面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各種資料,形成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
在評價學生時,我采用了建立成長檔案袋的方式.我引導學生收錄了能夠反映自己學習情況的重要資料,如,最滿意的作業、最好的小制作、最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學習的體會、數學學科中所獲得的所有表揚信等等.在建立檔案袋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分析、總結自己.比如,在收集最滿意的一次作業時,個別平時作業比較馬虎的學生,他們多次地挑選,但最終選上的作業并不盡如人意.經過這次之后,他們知道怎樣的作業才是令人滿意的,并在之后的作業中,改進不良的作業習慣,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我還定時展覽不同學生的檔案袋,讓大家都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縱向的評價,還可以與他人進行橫向的評價,使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總之,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數學課堂煥發生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上多下功夫,不斷努力,把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