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妹
本節課是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7.2節“探索平行線的性質”,這部分內容也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平行線的性質是證明角相等、研究角的關系的重要依據,是研究幾何圖形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的基礎,本節課為研究圖形的平移、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提供了轉化的方法,而且也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本節課是初中數學“圖形與幾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這部分內容至關重要.
【案例描述】
一、情境創設設疑激思
1.激趣導入、感受生活.(用多媒體演示“曲橋”的有關畫面)
師:如圖所示,曲橋AB段與CD段平行,如果曲橋AB段與曲橋BC段的夾角為142°,那么曲橋BC段與曲橋CD段的夾角是多少度呢?
生:猜測142°.
師:你確定嗎?一般地,如果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猜想、探究、討論.
二、探究新知實驗猜想
活動一:在練習本上畫兩條平行線a、b,再畫直線c,使c與a,b相交.
給學生一段時間動手操作,教師在發現學生的活動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提出問題:
問題1:標出所得的8個角,你能借助你所畫的圖想辦法解決如果已知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
師生活動:學生自己畫出圖形并進行猜想.在此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正確標記角,能否準確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確使用工具比較角的大小.
問題2:你能與同學交流一下你的驗證方法嗎?
師生活動: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如果出現操作或表達不規范的地方教師給予指正.學生以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① 度量法,用量角器進行測量;② 疊合法,通過剪紙、拼圖進行比較.
問題3:再任意畫一條截線d,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問題4:試將你發現的結論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生: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動二:教材14頁做一做.
給學生一段時間動手操作,教師在發現學生的活動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提出問題:
問題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
生:每對內錯角都相等,每對同旁內角都互補.
問題2:你能用剛剛所得的性質和其他相關知識說明理由嗎?試著寫一寫.
學生活動:學生代表板演,根據學生板演情況,師生共同修改或補充.在此更多關注推理過程是否符合邏輯,不過多強調格式,多給學生鼓勵.
問題3:你能用文字語言表述上述結論嗎?
生: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三、課堂小結感悟引申
師:請你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
生:總結平行線的三個性質.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補充總結:(1)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2)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及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
師:說說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有什么不同?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進而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筆者采用啟導探索法開展教學,通過教師、學生共同活動,采取分工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對圖形進行觀察、探索、比較、想象、綜合、歸納,從感性認識轉換為理性認識,進而得到所需的結論和方法.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2.本節課通過生活中的“曲橋”問題引出新知,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針對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緊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我們學習的平行線的畫法,畫出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作出截線,找出其中的同位角,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驗證同位角之間的關系,學生說出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來驗證,然后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法進行驗證,把驗證的結論告訴大家,從而得出平行線的第一條性質,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習興趣.
3.本節課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做到了眼中有“人”.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為主線展開課程內容,注重體現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為學生提供看得到、聽得見、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聯系生活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