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宏
現在小學數學作業絕大部分都是書面作業,有些教師也就是照本宣科地布置給學生就算了.這種傳統的作業流程是:學生回去做在本子上,然后統一交給教師批改,再發回學生的手中.這種傳統的書面作業雖然能培養學生一定的演算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對每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但卻反映不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因此,數學作業有必要進行改革與創新.通過幾年來的摸索,我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了一些改革與創新.
一、面對個性差異,作業層次化
有效作業的設計的基本目標是:打破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的統一模式,從目前大班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尊重個性,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按照學生實際知識能力,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各環節實施分層、分類,使每名學生都能獲得層次不同、層面不同的成功體驗.從而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例如:
1.基礎型作業: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些與上課內容基本一致的作業,作為鞏固和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基礎型的作業,即是主要以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本身掌握程度而設計,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體學生都應達標.
2.思維訓練型作業:在課堂教學后適當地給學生留一些拓展題,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這主要是針對學優生而設計的,它可以成為自選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要求全體學生都完成和掌握.但教師要適當地進行講解,讓每名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為今后的學習開闊思路.
3.實踐型作業: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走向社會,多渠道、多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去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學數學,用數學,學了不會用等于沒有學.例如,學習了簡單的統計知識后,我布置了學生調查班級同學喜歡的圖書.在調查活動中,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收集、分析數據.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學生創造出許多新的收集、記錄數據的方法.這些通過學生動手實踐的數學作業更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讓學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從而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體現題型多樣性,作業趣味化
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充實.如,選擇、填空、作圖、解答、操作、探索、開放等題型經常變換;自學類、復習類、鞏固類、日記類作業互相穿插;知識類、生活類、史料類作業互相滲透.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之后,我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1.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3.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征;正方體有哪些特征?4.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顏色.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從而感受到作業的樂趣.帶著好的心情作業,使其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從而促進每一名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突出數學的應用價值,作業生活化
通過作業把學生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業、豐富的調查式作業、生動的操作性實踐作業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學習了混合運算后,可設計用撲克牌算二十四點,使學生在玩中熟練地運算加減乘除法,鞏固口算基礎.又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回家測測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腳步的長度,算算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程;又如,學了面積計算后,可以讓學生測量并計算自己房間的面積,再設計一下,如果你房間里鋪30 cm×30 cm的地磚,需要多少塊?給父母提一個裝修計劃.這樣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有意義,能學到課堂上得不到的實踐經驗.
四、運用多種思維方法,作業開放化
由于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解題時需要運用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獲得多種結論,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時空途徑.如,一個正方體,去掉一個角,剩余部分還有幾個角?這是一個結論開放題,寥寥幾字看似簡單,其實題目本身卻會折射出不同層次的思維水平,不同的學生會通過截面的不同位置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又如,在三年級“長方形的周長”教學中,有一道題“用12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這道題一方面,要求學生實際地去拼一拼,去探索和發現;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和思考.在多種拼法的實踐中,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長和寬的認識,鞏固了周長的概念和計算方法,而學生在思考、動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數學作業的設計,把學生從過多過濫的作業中解脫出來,學生的作業以趣味訓練、體驗成功、探索創新為主,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方法、個性在編織精巧的作業訓練中得到培養,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endprint